最近,汽车圈突然刮起一阵“智驾风”。就在长安汽车和比亚迪接连发布智能化战略之后,整个行业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华为余承东深夜发朋友圈“划重点”,长城董事长魏建军喊话“别整虚的”,小鹏何小鹏直接敞开大门欢迎“新玩家入场”。大佬们你一言我一语,把原本技术味儿十足的智能驾驶话题,硬生生变成了车圈“年度大戏”。
比如华为余承东,直接在社交平台打了个比方:“智能驾驶,凑合能用和真正靠谱,就像打电话有网和真正能刷视频的区别!”这话乍一听像是技术科普,但网友立刻嗅出了火药味——毕竟比亚迪刚把智驾系统装到了7万块的车上,华为这边的高阶智驾方案可是装在三十万以上的车型里。果然,评论区里有人调侃:“余总这是怕大家都去买便宜货了?”
另一边,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话更直白:“智能驾驶不是拍电影,用户天天开车的场景才是考场。”长城CGO李瑞峰更是补刀:“现在有些车企动不动就讲‘未来故事’,还不如先把眼前的方向盘握稳了。”这两位“技术派”的发言,被网友解读成对比亚迪“全民智驾”战略的隔空喊话——毕竟比亚迪发布会上那句“未来没智驾的车都是少数派”,确实让友商们坐不住了。
不过,热闹归热闹,这场“智驾大战”背后的门道可不少。就拿比亚迪来说,一口气给21款车装上了“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连7.88万的海鸥都配了高速领航辅助。这相当于把过去豪车专属的配置,直接搬到了买菜车的价位。有车主算过账:“以前想体验自动变道、自动泊车,得买30万以上的车,现在比亚迪直接把门槛砍到脚脖子。”更夸张的是,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当场放话:“两年后,没智驾的车就跟现在没空调的车一样,根本卖不动!”
长安汽车也没闲着。就在比亚迪发布会前一天,长安抢先宣布要在10万级别的车上装激光雷达,还放出一张“价格战”底牌:今年8月上市的某款新车,售价不到15万,却用上了华为的智驾方案。这种“你出招我拆招”的节奏,让网友直呼:“这俩车企怕不是商量好的吧?一个打低价,一个拼技术,直接把友商架在火上烤。”
有趣的是,新势力车企反而显得“佛系”。小鹏汽车何小鹏直接发微博:“欢迎大佬们加入智驾普及,这波热闹我站定了!”原来,小鹏早就憋着大招——二季度要交付的新车MONA M03 Max,全系标配城市导航辅助驾驶,连高速路和市区道路都能自动开。有业内人士分析:“新势力就等着传统车企把市场教育好了,再用技术优势收割用户。”
不过,大佬们的口水战再精彩,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安全问题。就像余承东说的:“智驾分两种,一种是能帮你踩刹车的,另一种是关键时刻真能救命的。”比亚迪的“天神之眼”虽然便宜,但用的是纯视觉方案,雨雾天容易“眼神不好”;而华为的方案虽然贵,但激光雷达能穿透雨雾,相当于给车装了“透视眼”。难怪有车主纠结:“到底是选便宜大碗,还是多花几万买个安心?”
这场智驾混战里,最让人意外的是零跑汽车。这家主打性价比的车企,直接把激光雷达和高端芯片塞进了15万的车里,还喊出“智驾不搞阶级分化”的口号。有网友调侃:“零跑这波操作,就像路边摊突然端出米其林菜式,直接把同行整不会了。”
其实,车企们争来争去,无非是想抢两个“第一”:一个是技术标杆,另一个是市场占有率。就像当年手机从按键机切换到智能机,谁先让用户用顺手了,谁就能吃下最大的蛋糕。不过,现在的智驾技术还没到“完全体”。比如特斯拉最新的FSD系统,遇到突然窜出的电动车照样会“懵圈”;国内某品牌的车主就吐槽:“自动泊车遇到斜车位,愣是转了五分钟没停进去,最后还是自己上手。”
说到底,智驾普及就像一场马拉松。长安和比亚迪带头冲出了起跑线,华为、小鹏带着“黑科技”紧追不舍,零跑、吉利这些“第二梯队”也在拼命加速。但最终谁能跑到终点,还得看谁能把技术、成本、安全这三碗水端平。就像魏建军说的:“实践出真知,用户天天用脚投票。”这场车圈“智驾风云”,恐怕才刚刚拉开序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