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一件大事闹得沸沸扬扬,那就是关于哪吒汽车的消息。
可能很多朋友对这个牌子不陌生,前两年它还特别火,一度被大家看作是新能源汽车里的一匹“黑马”,销量冲得非常猛。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品牌,如今却走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它的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已经正式启动了破产重整程序,这一下子就把哪吒汽车推到了悬崖边上,是生是死,就看接下来这几个月的造化了。
这件事让很多人都感到很突然,也充满了疑问。
一个年销量曾经超过十五万辆,甚至一度超过“蔚小理”成为新势力销量冠军的车企,怎么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咱们得把事情从头说起。
哪吒汽车的危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更像是一场慢性病,在风光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病根。
回看2022年,那是哪吒汽车最辉煌的一年,全年交付了15.2万辆车,这个成绩在当时的新势力品牌里是独占鳌头的。
那个时候,哪吒汽车主要依靠的是像哪吒V、哪吒U这样价格比较亲民的车型,主打一个性价比,精准地抓住了十万到十五万这个价位段的市场需求,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
问题就出在辉煌之后。
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哪吒汽车开始不满足于只在低端市场打拼,它有了更高的追求,想往高端市场发展,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个想法本身没有错,任何一个企业都想往上走。
于是,哪吒推出了定位更高的哪吒S和跑车哪吒GT。
然而,品牌升级这条路远比想象中要难走得多。
哪吒的创始人方运舟后来也坦言,他们确实低估了品牌升级的难度。
在消费者心里,哪吒的形象已经和“性价比”牢牢绑定了,你突然推出三十多万的车,大家一时间很难接受。
高端市场的消费者更看重品牌的历史积淀、技术实力和豪华感,而这些恰恰是哪吒作为新品牌所欠缺的。
结果就是,高端车型没能打开销路,销量惨淡。
更糟糕的是,当哪吒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冲击高端市场的时候,它原本赖以生存的低端市场阵地,却遭到了竞争对手的猛烈攻击。
比亚迪、五菱等传统巨头纷纷发力,推出了更多、更具竞争力的产品,用更狠的价格战来抢夺市场份额。
这样一来,哪吒就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高端市场冲不上去,低端市场的阵地又守不住。
销量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3年销量下滑到12万辆,到了2024年更是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销量的大幅下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财务状况的急剧恶化。
根据公开的信息,哪吒汽车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85%的警戒线。
这是什么概念呢?
通俗点说,就是公司总资产里,有八成五都是欠别人的债,自己的家底已经非常薄了。
这其中就包括欠着宁德时代这样核心供应商的大笔款项。
没钱付给供应商,人家就不给你供货,没有零件,车自然也就造不出来了。
为了能让工厂继续运转,哪吒想出了一个“债转股”的办法,就是跟供应商商量,欠你们的钱,70%不要现金了,换成我们母公司的股份,剩下的30%我分期慢慢还,而且不给利息。
供应商们虽然心里不乐意,但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因为如果哪吒真的倒闭了,他们可能一分钱都拿不回来。
这个方案虽然暂时缓解了燃眉之急,但也彻底暴露了哪吒的现金流已经到了快要断裂的边缘,情况非常严峻。
除了战略失误和财务危机,产能的过度扩张也加重了哪吒的负担。
前几年行情好的时候,哪吒在全国布局了三大工厂,总规划年产能高达35万辆。
但实际上,由于销量跟不上,这些工厂的产能利用率连30%都不到,大量的设备和厂房处于闲置状态,这每天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位于浙江桐乡的总部工厂,现在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员工也从最高峰时的三千多人锐减到不足八百人,留下来的人还要集体降薪超过一半,大家都在苦苦支撑,等待转机。
现在,哪吒汽车进入了破产重整阶段,这本质上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根据程序要求,公司必须在7月30日这个截止日期前,找到愿意出钱的战略投资人。
如果找不到,那么全面停产就将成为现实,到时候再想“复活”就难上加难了。
可现在的投资人都非常精明,不像前几年那样愿意为梦想买单了。
他们看到哪吒一身的债务,都提出了一个前提条件:你必须先把自己的债务降下来,我们才考虑投钱。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没钱就无法还债,不还债就没人投钱。
就算哪吒奇迹般地找到了投资,恢复了生产,它要面对的市场环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残酷。
现在的消费者买新能源车,关注的是什么?
是800V高压快充技术,是城市智能辅助驾驶(NOA),是各种先进的智能化配置。
而哪吒在这些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了。
有消息说,它的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大半年没有更新,新一代的技术研发也因为资金问题而停滞。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落后一步就可能步步落后。
如果哪吒不能在未来一两年内拿出技术上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即便能活下来,也可能被市场边缘化。
这场危机影响最大的,还是那四十万已经购买了哪吒汽车的车主。
随着经销商网络的大量萎缩,很多车主发现,自己的车子出了问题,连个维修保养的地方都快找不到了。
一些车主甚至自发组织起来,研究怎么通过第三方渠道找配件,自己动手或者互相帮助修车。
消费者的担忧也体现在数据上,自从哪吒要破产的消息传出后,车主们购买车辆延保服务的比例一下子激增了三倍,这充分说明了大家对品牌能否持续经营下去的深深忧虑。
哪吒汽车的困境,其实是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缩影。
过去那种依靠烧钱、铺规模、讲故事就能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现在,行业进入了残酷的淘汰赛,比拼的是真正的核心技术、运营效率和品牌韧性。
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绝大多数新势力品牌都将被淘汰。
哪吒的这场自救,不仅关系到它自身的生死存亡,也像一次压力测试,考验着那些有一定规模但核心优势不突出的车企,是否还有转型的空间和机会。
它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所有后来者,单纯依靠规模扩张是无法建立长久竞争力的,只有在技术、品牌和效率上都做到扎实,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走得更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