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行业,如今日子着实不好过。
就说去年吧,全国公交企业总共亏了 40 多个亿,平均下来,每家企业得倒贴 4000 多万。这数字一公布,大家心里都犯嘀咕:咱们的公交车还能撑多久呀?
看看各地的状况,就知道这形势有多严峻了。深圳的公交客流量,从疫情前每天差不多 500 万人次,一下子跌到了 350 万。北京公交集团更是惨,负债率都超过 70% 了。这可不是小亏损,整个公交行业都像是在经历一场大磨难。
为啥公交行业这么艰难呢?原因挺复杂的。现在地铁越修越多,全国 45个城市都通地铁了,总里程都突破 9000 公里了。再加上满大街都是共享单车和网约车,大家出行都不爱等公交了。我有个朋友就讲,现在出门都是先骑共享单车到地铁站,然后叫个网约车到目的地,全程都不会考虑公交。
成本也是个大麻烦。这几年司机工资涨了不少,跟 2019 年比,差不多高了两成。新能源车虽然环保,可价格比传统柴油车贵了四成。这么多开支堆在一起,公交公司想不亏都难。
各地政府也在想办法救急。广州一直坚持 2 块钱的低票价,全靠财政补贴撑着。上海倒是有点新动作,开了 37 条社区接驳线。但这些办法,就好比给重病的人打点滴,只能缓解一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其实国外早就碰到过类似的难题。伦敦公交每年得拿 10 亿英镑补贴,新加坡更绝,直接收拥堵费来限制私家车出行。这些办法咱们是不是也能借鉴借鉴呢?
现在有些地方开始尝试新路子。苏州搞了个 “智能公交”,通过算法优化线路,听说载客率提高了 12%。杭州更厉害,弄了个 “公交大脑”,以前调整线路得花三个月,现在一周就能搞定。说不定这些新技术能帮公交行业找到出路。
专家说得没错,公交不能只当成个简单的交通工具。中规院的赵院长就说,得把公交打造成城市服务的核心节点。这话听起来挺高深,其实就是说公交不能光会载人,还得想办法赚钱。
现在的乘客可不好糊弄。美团做过调查,六成多的人最看重公交能不能准时。这也能理解,谁愿意在站台干等半小时啊?我上次等公交就碰到了,手机 app 上显示车还有 3 分钟到,结果等了 20 分钟才来。
中央倒是拨了 280 亿专项资金,比去年多了 15%。这笔钱主要用来建公交场站、换新车。但说实话,光砸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成都公交想了个巧妙的办法,在部分线路上顺便送生鲜。嘿,你还别说,这么一搞,收入还真涨了两成多。这种接地气的创新,才是公交行业急需的。
从长远看,公交要想发展得好,关键得转型。这可不是公交公司一家的事儿,得政府、企业和老百姓一起努力。把线路规划好,服务质量提上去,再开发点新业务,公交还是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的。
说实话,公交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保证大家出行方便,又得让公交公司能赚钱维持运营。这个平衡点,还真不太好找。
新能源车倒是个亮点。虽然买车的时候贵,但用起来成本低,能耗成本差不多能省一半。这对公交行业来说,算是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了。
公交专用道的作用也很显著。有专用道的城市,公交行驶速度能快两成多。这说明基础设施真的很重要,可好多城市的专用道都被私家车占着。
放眼全世界,中国公交的规模还是很大的。但要保持这个优势,光靠规模可不行。未来公交该怎么发展,不仅关系到城市交通,还影响着咱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说真的,虽然公交现在处境艰难,但我还是盼着它能挺过去。毕竟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公交车依旧是性价比最高的出行选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