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现在是街上溜达的熟面孔了。
可有些花里胡哨的设计,看着洋气,用起来简直想摔键盘。
就说那藏掖着的门把手,平时瞅着挺赛博朋克,可一旦撂挑子不干,那维修费,啧,真能让你勒紧裤腰带过半个月。
这事儿吧,说来也拧巴。
一边厢,国家铆足劲儿推广新能源,鼓励出新;另一边厢,这出新带来的“后遗症”,却得老百姓自己默默吞苦水。
工信部这回撸起袖子要整治,能不能药到病除,还真得且走且看。
说句实在话,这隐藏式门把手,真就那么刚需吗?
不就是为了抠那么点风阻系数,让车子能多跑几公里?
可省下的那点电,跟动不动就上千的维修账单比起来,哪个更划算,老百姓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就像那位郑州的刘女士,蹭了一下墙,换个把手就得搭进去仨月物业费,搁谁能乐呵?
更让人泄气的是,这钱还不是你想省就能省的。
为啥?
因为4S店振振有词:只能换总成,不搞单兵作战。
这背后的弯弯绕,说穿了,就是技术壁垒。
厂家把压箱底的绝活捂得死死的,维修点抓瞎,只能听东家的。
这滋味,就像下馆子点菜,结果跑堂的告诉你,只能点套餐,单点免谈。
这还不是最扎心的。
更扎心的是,现在能把新能源车修明白的老师傅,那是凤毛麟角。
以前的老炮儿,修燃油车那是信手拈来,可这新能源车,线路盘根错节,他们也只能挠头。
那位郭鹏师傅就吐槽,厂家压根儿不给维修指南,出了岔子,系统只会让你换总成。
这不就是赶鸭子上架,逼着大家当“零件搬运工”吗?
想想也对,现在学汽修的后生,谁还愿意死磕那些枯燥的电路图?
直接换件多麻溜,来钱也瓷实。
照这么下去,真正懂行的越来越少,这“以换代修”的戏码,只会越演越烈。
就拿新能源汽车维修来说,人才缺口预计飙到80%,这数字,听着都让人后脊梁发凉。
当然,厂家也有自己的说辞。
他们会说,这是为了保驾护航,为了各位车主的安全着想。
但说白了,还不是为了雁过拔毛?
一个不起眼的压力开关,汽配城几张毛爷爷就能摆平,4S店非得让你连线束一起换,几千块就蒸发了。
这中间的油水,可想而知。
有人可能会问,那为啥不去巷子口的维修铺呢?
问题是,很多新能源车的命脉技术,厂家根本不外传,路边摊想修,也只能望洋兴叹。
更何况,万一修砸了,出了岔子,谁来兜底?
话说回来,早在2015年,国家就发文要求车企公开维修技术信息,打破维修领域的垄断。
可这么些年过去了,这纸命令执行得咋样呢?
好像还是雷声大雨点小。
说白了,还是利益在暗中较劲。
车企不愿松口,维修店无计可施,消费者只能哑巴吃黄连。
现在,工信部要动真格的了,能不能见效,还得看后续的招数。
但最起码,这说明上面已经盯上这事儿了。
依我看,光靠几条条文还不够,还得从根儿上扭转这种“重卖车,轻养车”的歪风。
想起魏建军大佬说过,隐藏把手自重不轻,密封性也差,噪音还大,没电了更是抓瞎。
这话听着糙,理儿却正。
有时候,看似高大上的玩意儿,未必就好使。
归根结底,车是用来开的,不是用来摆阔的。
与其追捧那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不如把品控和服务搞扎实。
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买车是为了方便,不是为了找气受。
隐藏式门把手,本想秀一把科技范儿,结果却成了“钱包收割机”,这恐怕是当初的设计师们始料未及的吧。
现在,但愿工信部能重拳出击,真正铲除这种“只换不修”的顽疾,让新能源车也能修得起,开得踏实。
不然,这新能源车,开着开着,怕是要变成一堆鸡肋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