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巾盒“车规级”,座舱芯片“消费级”,算“偷工减料”吗?

近日,小米汽车YU7的“车规级”纸巾盒引发热议,售价169元,却通过了280项车规级测试,被网友调侃为“贵纸巾盒”。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YU7的座舱芯片却采用了“消费级”的高通骁龙8 Gen 3,引发了消费者对汽车安全的担忧。

消费级芯片 vs 车规级芯片:

消费级芯片:主要面向手机、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设计寿命3-5年,工作温度范围0-70℃,可靠性标准相对较低。

纸巾盒“车规级”,座舱芯片“消费级”,算“偷工减料”吗?-有驾

车规级芯片:专为汽车环境设计,设计寿命15年,工作温度范围-40℃~150℃,通过AEC-Q系列认证,可靠性、安全性、长效性更高。

为何YU7采用消费级芯片?

成本更低:骁龙8 Gen 3售价约160美元,而车规级芯片骁龙8295售价约200-250美元。

性能更强:骁龙8 Gen 3采用4nm工艺,算力更强,多屏交互、AR-HUD渲染等场景更有优势。

体验更好:骁龙8 Gen 3开机速度快,OTA升级方便,用户体验更佳。

纸巾盒“车规级”,座舱芯片“消费级”,算“偷工减料”吗?-有驾

消费级芯片上车安全吗?

目前没有明确的强制车规要求:ISO 26262标准将仪表盘、智能座舱定为B级(中等安全等级),只要车企做了安全冗余,即使部分电路失效,整体功能仍能正常运行。

小米YU7做了安全冗余:仪表显示屏由两个处理单元负责,即使座舱芯片出现问题,仪表盘仍能正常工作。

其他车企的做法:

特斯拉:早期采用英伟达Tegra 3芯片,后改为定制化车规芯片HW3.0。

纸巾盒“车规级”,座舱芯片“消费级”,算“偷工减料”吗?-有驾

比亚迪:早期车型采用高通骁龙6系列芯片,后改为车规级芯片骁龙8295P。

“车规级”营销需谨慎:

纸巾盒强调“车规级”,座舱芯片却用消费级,容易造成消费者误解。

车企应更注重产品安全性和可靠性,而非过度营销。

未来趋势:

舱驾一体趋势下,车规级芯片将成为强制需求。

国产车规芯片逐渐崛起,为汽车产业提供更多选择。

总结:

汽车安全无小事,车企应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谨慎选择芯片,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同时,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车规级”营销,关注汽车的核心性能和安全配置,选择真正安全可靠的汽车产品。

#每日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