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的少,坏的快,车主必看真相

在咱们很多人的观念里,好东西就得省着用,尤其是像汽车这样的大件。

买辆新车,心里宝贝得不行,平时能不开就不开,停在车位上盖着车衣,觉得这样风吹不着、日晒不着,肯定能让车子多用好些年。

可现实情况往往让人大跌眼镜,那些被“供”起来的车,反而更容易出毛病。

开的少,坏的快,车主必看真相-有驾

相比之下,那些天天在路上跑的出租车或者网约车,跑个几十万公里才需要对发动机进行大修,而咱们小心翼翼伺候的家用车,可能跑个十万公里就得进修理厂了,平时还时不时闹点小脾气。

这就让很多人想不通了,难道这车是个“劳碌命”,非得天天开才行?

这背后其实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实实在在的科学道理。

首先,最先给我们颜色看的就是电瓶。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车子停了十天半个月没动,等到有急事要出门的时候,坐进车里一拧钥匙,只听见仪表盘传来一阵无力的“哒哒哒”声,发动机却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时候,我们通常会埋怨电瓶质量不行,但实际上,这口锅电瓶背得有点冤。

现在的汽车,早就不是过去那种纯粹的机械工具了,它更像一个随时处于待机状态的智能电子产品。

即便你锁上车门,车上的防盗系统、行车电脑为了保持记忆、时钟以及各种传感器,都在持续地消耗着微弱的电流。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静态放电”或者“寄生电流”。

根据一些行业数据,一辆普通的家用轿车在熄火状态下的静态电流大约在20到80毫安之间。

我们来简单算一笔账,就算按50毫安这个中间值来算,一天24小时就会消耗掉1.2安时的电量。

一块标准的60安时新电瓶,理论上在完全静止的情况下,50天左右电量就会被彻底耗光。

但实际上根本用不了那么久,因为当电瓶电压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就无法提供足够的电流来启动发动机了。

而且,铅酸蓄电池非常害怕深度亏电,一次彻底的亏电就会对它的内部极板造成永久性的硫化损伤,大大缩短其使用寿命。

业内普遍认为,一块电瓶如果经历了三次完全亏电,基本上就可以直接宣告报废了。

开的少,坏的快,车主必看真相-有驾

而经常开的车,发动机运转时会带动发电机工作,源源不断地给电瓶充电,使其始终保持在健康饱满的状态。

长期停放,就等于只出不进,电瓶自然就“饿”坏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每隔一到两周,就把车开出去跑一圈,至少跑个二十分钟以上,让发电机有足够的时间给电瓶补充电量。

需要注意的是,原地怠速轰油门的效果并不好,因为怠速时发电机转速低,充电效率很差,而且还会增加发动机的积碳。

如果真的需要长时间停车,比如一两个月以上,最稳妥的办法就是把电瓶的负极接线柱拆掉,彻底切断车辆的用电回路。

说完了电,我们再来看看发动机的“血液”——机油。

很多人认为,车子不开,里程数不增加,机油就不会消耗,也就不需要更换。

这个想法对于长期停放的车辆来说,是完全错误的。

机油的性能不仅会随着使用里程的增加而衰减,同样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质。

即使车辆静止不动,曲轴箱里的机油也会通过通气系统与外界空气接触。

空气中的氧气会慢慢氧化机油,使其性能下降,而空气中的水分也会被机油吸收。

当机油中的含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尤其是在经历冷热交替后,就非常容易发生乳化现象,变成一种类似奶咖色的黏稠液体。

乳化后的机油,其润滑、清洁和散热能力会急剧下降,非但不能保护发动机,反而会像研磨剂一样加剧内部精密部件的磨损。

如今,无论是我们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的汽车,发动机技术都越来越先进,涡轮增压发动机已经非常普及。

这类发动机工作温度高、内部结构精密,对机油的要求极为苛刻。

开的少,坏的快,车主必看真相-有驾

您可能花大价钱换了高品质的全合成机油,结果因为不常开,让它在发动机里静静地放了一年多,等到再启动时,变质的机油可能已经无法提供有效的保护,一旦造成涡轮损坏或者拉缸,那维修费用可就不是省下一两次保养的钱能比的了。

因此,车辆保养一定要遵循“时间和里程,以先到者为准”的原则,这是对您爱车最基本的负责。

除了这些看不见的内部问题,那些我们能直接看到的部件同样在承受着“静止”的伤害。

首当其冲的就是轮胎。

汽车的全部重量都由四条轮胎承担,当它长时间停放在一个位置时,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那一小块区域就会持续受压,导致这部分的橡胶和帘布层产生永久性的变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轮胎平点”。

当您再次驾驶时,就会感觉到车辆有规律的抖动和嗡嗡的噪音,这不仅影响驾驶舒适性,更重要的是,这个变形的区域会成为轮胎的薄弱点,在高速行驶时大大增加了爆胎的风险。

而且,轮胎是橡胶制品,它最怕的不是磨损,而是老化。

长时间的日晒雨淋、臭氧侵蚀,都会加速橡胶的老化,使其表面出现细密的裂纹,失去原有的弹性。

所以您会看到一些停放很久的车,轮胎花纹还很深,但侧壁已经布满裂纹,这样的轮胎其实已经非常危险了。

同样是橡胶制品,车上的各种密封条,比如车门、天窗的密封条,以及悬挂系统里的各种衬套,它们也害怕长期静止。

不动,就会让它们在同一个位置上被挤压或者拉伸,逐渐硬化、开裂,失去弹性。

结果就是,车门关不严了,高速行驶时漏风;下雨天,车内开始漏水;过个减速带,底盘传来“咯吱咯吱”的异响。

这些都是长期停放带来的后遗症。

所以说,汽车真是一个需要“动起来”的复杂机械。

它由成千上万个零件组成,包含了电子、机械、液压等多个系统,这些系统的设计初衷就是在动态中协同工作。

规律地驾驶,能让机油充分润滑各个角落,让电瓶保持健康,让轮胎均匀受力,让悬挂和刹车系统得到活动。

把它当成珍贵的收藏品一样供在车库里,看似是爱护,实际上却违背了它的设计原理,反而会让它从里到外都加速老化和损坏。

真正对车好的方式,不是让它闲置,而是给它恰当的、规律的使用,这才是让它保持健康、延长寿命的最好方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