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新车登记6月内不能转卖,某些车企的销量估计要腰斩了!

重磅! 新车登记6月内不能转卖,某些车企的销量估计要腰斩了!

你们知道吗? 最近汽车圈被一条消息炸翻了天:新车登记半年内不得转卖!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监管的刀子是真砍下来了。 最劲爆的是,业内风声直指,某些玩“左手倒右手”刷数据的车企,这次怕是要被逼到悬崖边,销量腰斩不再是玩笑话!

重磅,新车登记6月内不能转卖,某些车企的销量估计要腰斩了!-有驾

这条政策的核心清清楚楚写着:只要新车上了牌,六个月内就别想再卖掉,管你是想卖给个人还是出口海外。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草案里白纸黑字定下了规矩,目的就是要堵死那些把新车变“零公里二手车”的套路。 2025年7月这股监管风刮出来,整个汽车产业链就像被雷劈了一样。

重磅,新车登记6月内不能转卖,某些车企的销量估计要腰斩了!-有驾

说到“零公里二手车”,这玩意儿在圈内根本不是秘密。 去二手车市场溜一圈,准能碰见一批外表崭新、里程表几乎贴着零的新车,明晃晃挂着“二手”的标签卖。 内行人一看就懂,这套操作背后全是算计。 部分车商联合车企钻政策空子:先把新车登记上牌,转身就包装成“二手车”卖出去,有的还漂洋过海去了国外市场。

车商为啥敢这么玩? 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避税。 比如一辆30万的新车,正常出口可能得交近5万的税。 可一旦变成“二手车”,关税能省下一大笔,算下来利润能多出20%。 而对车企来说,这套魔术就更重要了,仓库里压着卖不动的车,用这法子就能快速变成“已售出”的漂亮数据。 车厂左手卖给关联经销商,右手经销商挂牌转卖,账面上销量噌噌涨,资金也能瞬间回笼。

重磅,新车登记6月内不能转卖,某些车企的销量估计要腰斩了!-有驾

可这套把戏玩得越溜,普通消费者就遭殃越重。 最近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出了份报告,点出一个扎心的事实:新能源车市场里居然有两成所谓的“二手车”,其实是挂着零里程的新车! 不少买家贪便宜买了这种车,以为捡到大便宜,谁知栽进了大坑! 是新能源车,核心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保修条款死死卡住一句话:只保首任车主。 你买到这种车,等于花几十万买了个没任何保障的裸奔车。

重磅,新车登记6月内不能转卖,某些车企的销量估计要腰斩了!-有驾

最惨的是电池出问题。 一位广州车主去年低价买了台标注“几乎全新”的某品牌电动二手车,开了不到三个月电池就报废了。 找品牌方? 回复冰冷:“非首任车主,不保修! ”自己掏腰包换电池? 报价18万! 可这车买的时候才花了15万! 车主气得在网上咆哮:“这哪是捡便宜,这是踩雷啊! ”

这套“假转销真刷量”的把戏玩多了,终于把监管给逼出手了。 这次直接掐住七寸,半年时间,看你怎么转? 某合资品牌区域销售总监私下承认:“我们内部紧急叫停了好几家‘冲量王’经销商的排单,6月出货量直接掉了四成。 按这个政策玩下去,下半年全品牌销量起码砍掉30%以上! ”而几个长期靠经销商“自我消化”过日子的二线自主品牌更惨,业内估算,政策一旦落地,他们的真实销量可能遭遇50%的断崖式下跌!

重磅,新车登记6月内不能转卖,某些车企的销量估计要腰斩了!-有驾

压力不只是砸向车企,二手车商的日子瞬间难熬了。 广州某大型二手车连锁老板愁得直挠头:“以前新车收进来两三个月肯定能转手,资金跑得飞快。 现在压半年? 光一台二十几万的代步车,资金成本就得搭进去小一万! 我这铺子里上百台车的周转资金被硬生生冻住了。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300家车商的快速摸底更吓人:四成车商明确表示,资金压力暴涨,生意可能撑不住要缩规模甚至关门。

重磅,新车登记6月内不能转卖,某些车企的销量估计要腰斩了!-有驾

政策一出,网友的评论区热闹得像过年。 热门跟帖一片叫好:“早该下狠手管了! 这帮人钻空子坑了多少小白车主? ”“车企刷数据刷得飞起,真实实力有几斤几两? 现在终于得拿真本事出来拼了! ”一位网友一针见血:“让那些玩数字魔术的,统统滚蛋! ”

监管这边不只是挥拳,也同时铺路搭桥。 行业组织正在快马加鞭建立“数字身份证”。 出口的每一台二手车,从生产线下来的那一刻起,全流程痕迹(哪家厂出的、什么时候注册的、经过几次交易)都得上“链”,谁都别想再涂改身份。 主流车企也没闲着。 比亚迪内部通告流出,直接点名了华东两家违规操作的经销商,重罚、断供资源! 长城汽车则强化了对代理网络的突击审查。 这架势明摆着告诉大家:以前那套不灵的,以后谁也别想玩花样。

重磅,新车登记6月内不能转卖,某些车企的销量估计要腰斩了!-有驾

消费者也不是旁观者,这场整顿直接影响到了买车决策。 汽车论坛上能看到变化:“现在去二手市场,第一句就问‘这车在谁名下,买来多久了? 原始购车票据拿出来看看! ’”“销售顾问再吹‘准新车’,我扭头就走,只敢看官方认证的二手车了。 ”

重磅,新车登记6月内不能转卖,某些车企的销量估计要腰斩了!-有驾

车企们被迫紧急调头。 某新能源品牌区域负责人直言不讳:“销量指标压力还在? 办法得变了! 以前使劲给经销商压库催他们‘内部消化’,现在全停。 只能逼着自己和团队多跑店、多磨销售基本功,把产品真本事拿出来跟别人拼刺刀。 ”销售重心从比拼谁家报表好看,开始挪向实打实的续航里程、充电速度和智能化体验的较量。 经销商也在重新摸索生存之道:以前大把的精力花在怎么快速“倒腾”车子上,现在,维修技术、服务态度、客户维系这些基本功,反而成了活命的本钱。

这场由新车转售禁令点燃的风暴,正在硬生生撕开车企和经销商“皇帝的新装”。 当数据的水分被无情挤干,当新车的身份不能再随意变幻,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是一场残酷又必须的“脱水”手术。 谁能在这半年缓冲期里踩实脚步站稳,谁又会被虚高的泡沫拖入深渊? 消费者和市场的眼睛,此刻瞪得比任何时候都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