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动力学与晕车联系及选车攻略

我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儿,一家人开车出去游玩,开车的人好好的,可坐在车上的乘客却晕得厉害。就说上次我带家人跑长途,我在前面精神饱满地开着车,坐在后排的老妈没过多长时间就脸色发白,直喊头晕恶心。这司机和乘客的感受差别这么大,背后其实和车辆动力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车辆动力学与晕车联系及选车攻略-有驾

要弄清楚为啥乘客容易晕车,就得先讲讲急动度。急动度说的就是加速度变化的快慢。当车子急加速或者急刹车的时候,急动度就会变得很大。就像在高速上开车,前面突然堵车,司机一脚急刹车,咱们身体会猛地往前冲。这种突然的变化会直接刺激我们身体里的前庭系统,它就像是身体的平衡仪,能感知身体的运动和位置。急动度大了,前庭系统收到的信号就特别强烈,身体就会感觉不适应。

司机因为主动控制着车辆,大脑能提前知道车子要怎么动,然后协调身体去适应。就比如我开车遇到前面有情况,会提前松油门或者轻轻踩刹车,身体也有个缓冲的过程。但乘客是被动地跟着车子晃。车子晃动的时候,乘客眼睛看到的和前庭系统感觉到的可能不一样。还是说急刹车,乘客眼睛看到车停下了,可前庭系统感觉身体还在往前冲,这种不一致就会让乘客更容易晕车。

从车辆设计的角度看,很多方面都和晕车发生率有关。就说车辆的悬挂调校,悬挂软的车,过减速带或者坑洼路面时,车身晃动小,就像坐在平稳的地方,不会有太强烈的颠簸。而悬挂硬的车,遇到这些情况时,车身晃动明显,对前庭系统的刺激更大。还有座椅位置,后排乘客晕车概率比前排高不少。我自己坐后排的时候就感觉,车子晃动更明显,尤其是转弯的时候,后排晃动幅度比前排大多了。这是因为前排座椅离车辆重心近,受到的晃动影响小。

对于咱们选车来说,也有一些实用技巧。先说多连杆悬挂,它能很好地过滤路面颠簸让车子开起来更稳,减少急动度对我们的影响。座椅舒适度也很重要,包裹性好的座椅在车子晃动时能固定身体,减轻晃动。车辆的隔音也不能忽视,噪音大会让人不舒服。车内通风也关键,空气流通好能让我们呼吸顺畅,减少晕车可能。另外,尽量选轴距长的车,轴距长的车行驶更稳定,晃动小。

乘车的时候也有一些小办法。尽量坐前排,眼睛看前方,减少视觉和前庭感知的冲突。乘车前别吃太饱也别空腹。要是感觉有点晕车,打开车窗通通风,呼吸新鲜空气。

我在工作里也一直在研究怎么通过车辆设计减少晕车情况。我就希望大家坐车的时候能更舒服,不再受晕车的困扰。毕竟开车坐车都是为了出行方便,要是因为晕车影响心情,那就太不划算了。

解析:正文主要围绕乘车晕车的原因、车辆设计与晕车的关系、选车技巧和乘车防晕车办法等内容展开。图片[7]呈现了汽车侧后视镜视角,镜面上布满雨滴,后方道路有车辆行驶,营造出雨夜行车氛围,与正文描述的乘车场景相契合,能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晕车的相关情况,故将其插入到描述急动度对身体影响的段落中。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