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毛利率,能不能不这么吓人?
最近特斯拉又上了新闻,话题还是它的利润率。具体什么数字呢?31.6%。对,这是一家卖车的公司,毛利率比很多科技公司还高。别说新能源车企了,传统燃油车的主流毛利率也不过15%-20%,甚至更低。你放眼汽车行业,特斯拉简直像个异类。这种数据一丢出来,大家的反应特别一致:这也太赚钱了吧?是不是车卖贵了?是不是靠着情怀收割韭菜?是不是未来还能更离谱?
但咱们别急着下结论。这个数字是很炸裂,但它背后的逻辑得拆开看。先看毛利率的计算方式:毛利率就是营收减去成本,再除以营收。简单说,就是卖一辆车收入多少,扣掉造车成本,剩下的钱占总收入的比例。特斯拉的31.6%,是它卖车、卖软件、卖充电服务的综合毛利率。它确实是全球汽车制造商里罕见的高毛利,但这背后真就只靠“卖贵”吗?不一定。
先把账拆开。特斯拉的营收,85%以上是卖车来的。比如2022年它光卖车就赚了719亿美元。如果你只看车本身的毛利率,特斯拉也很强,差不多在25%左右,比传统车企高了一大截,甚至比一些新能源新势力都高。那么它的“卖车贵”是不是全靠定价高?可以说一部分是,但还真不是全部。特斯拉的定价确实不低,尤其是早期的Model S和Model X,对标豪华车,目标用户本身不在意价格;但它的后续车型,比如Model 3和Model Y,售价已经压到主流市场了。尤其是近年来,特斯拉还频繁打价格战,几乎全球范围内都在降价。你说它靠“卖贵”堆高毛利率,这逻辑有点站不住脚。
那它的成本是不是很低?确实是的。特斯拉的成本控制能力,应该是它毛利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是它的工厂效率非常高,尤其是主打的“超级工厂”模式。从零部件生产到整车装配,特斯拉的流水线整合程度很高,自动化率也高。再加上它的单一平台策略,比如Model 3和Model Y共享大量零部件,省了研发、生产成本。还有一个关键点,它的零售模式。特斯拉是直接面向消费者,不通过经销商,省了中间环节的利润分成。这些操作,直接压低了它的造车成本,也把毛利率推高了。
但特斯拉的毛利率,真的只跟成本和售价有关吗?其实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变量:软件。特斯拉的车,不只是一台交通工具,它还是一个智能终端。你开特斯拉,可能会订阅它的FSD(全自动驾驶软件),可能会用它的车内娱乐服务,这些都是增值收入。而软件成本有多低,咱们都懂吧。一旦开发完成,后续就是纯利润。像FSD这种功能,特斯拉收你一次几千美元,但它的成本已经被分摊到千万辆的车上了。软件收入就像毛利率里的“加速器”,把特斯拉的整体数字拉得更高。
那问题来了,特斯拉的这种毛利率到底正不正常?你要说绝对异常,也不至于。因为它是新能源车企,跟传统车企的商业模式不一样。特斯拉既卖车,也卖服务,还卖软件。这种组合模型,本身就更容易堆高毛利率。你去看其他新能源车企,虽然达不到特斯拉那么夸张,但毛利率也普遍高于传统车企。比如蔚来和理想的毛利率,现在都稳稳在20%以上。这是行业特点,不是特斯拉一家在“耍花招”。但你要说它完全合理,也不尽然。毕竟特斯拉的毛利率里,确实有软件收入和成本控制的加成,这些并不是每家车企都能复制的。
再拿特斯拉跟传统车企对比,就更能看出它的特殊性。比如丰田,全球销量王,毛利率大概在15%-20%。它的成本控制能力其实也很强,但传统车企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它的毛利率上限。它卖车,服务环节没多少利润,更没有软件收入。这就决定了它的毛利率再怎么优化,也不可能像特斯拉这么炸裂。而新能源新势力,比如蔚来、理想,它们确实毛利率高,但跟特斯拉比还是差了点。为什么?规模效应。特斯拉的销量基数大,成本分摊更广,软件收入也更多,这些都让它更有优势。
那特斯拉的高毛利率,到底是不是在“收割”?其实没那么简单。它赚钱确实多,但它烧钱也不低。比如它的研发支出,2022年就高达34亿美元,远高于很多传统车企。而且它的扩张速度很快,工厂建设、市场推广,这些都是高成本支出。你不能只看它的“赚”,还得看它的“花”。它的利润,是靠规模、效率、战略来的,不是简单地靠高价“割韭菜”。
所以最后,特斯拉毛利率看着吓人,但拆开了其实不算危险。它的模式决定了它的优势,也决定了它的“异类”地位。未来行业能不能追上它,不是看谁的毛利率更高,而是看谁的模式更稳。盯着数字没用,得看它下一步怎么走。特斯拉的故事,才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