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在聊智己LS6,说这车“上头”得不行。我一听就乐了,一个国产新品牌,能把BBA的老地盘搅得有点动静,确实有点东西。去年上市那会儿,月销破万的消息一出,朋友圈都刷屏了,不少人直呼“真香”。但作为天天摸车、试车的老炮儿,我越深入了解,越觉得这车产品力其实挺支棱的,可为啥现在声量没那么大了?说白了,营销有点跟不上节奏,车型也多得让人眼花。
先说说这车到底香不香。外观上,智己LS6是真的“出片利器”。溜背造型、无框车门、贯穿式大灯,再加上那对“电子后视镜”(虽然很多人还是换回了传统后视镜),开出去回头率顶呱呱。风阻系数做到0.237Cd,这数据在SUV里算是顶尖水平了,不仅好看,还实打实省电。我试驾过几次,城市里跑,高速上开,它那种低趴姿态真不像一台中大型SUV,反而有点GT的感觉。
坐进车里,最抓眼球的肯定是那块43.2英寸的巨幅联屏,加上半幅方向盘,科技感直接拉满。说实话,刚上手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半幅方向盘,转弯时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但开久了,你会发现它的转向调校偏轻,女生也能轻松驾驭。车机系统用的是高通8155芯片,操作流畅度没得说,语音识别也挺聪明,基本一说就懂。 只是,功能太多,菜单层级有点深,开车时想调个空调温度,得点好几下,稍微有点分心。
动力和操控这块,智己LS6是真有料。我试的是顶配双电机版,百公里加速3.48秒,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直接把你按在座椅上,那种爽快感,燃油车根本给不了。关键是,它不是那种“傻快”,底盘调得很有韧性,过弯时侧倾控制得不错,动态稳定系统介入得很自然,不会让你觉得车在跟你抢主导权。说它是“驾驶玩具”,真不为过。
但问题来了,这么一台好车,为啥现在讨论度没那么高了?第一个意见:营销真的该“换血”了。 你想想,LS6刚出来的时候,各种“智己速度”、“超跑级体验”喊得震天响,可普通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这车到底适合不适合我?养车贵不贵?续航实不实?营销太“高大上”,反而离用户太远。 你看人家特斯拉,不搞花里胡哨的发布会,就靠产品说话;比亚迪呢,主打一个“闭眼买,不出错”。智己呢?宣传语听着挺炫,可老百姓听完还是懵:这车到底解决了我什么痛点?
更别说那些“电子后视镜”、“半幅方向盘”这些噱头,听着高级,可实际使用中,很多人觉得不习惯,甚至直接劝退。你不能总想着教育用户,得先让用户爱上你。 要我说,不如来点实在的——比如拍点真实车主的一天,展示下它的空间够不够装婴儿车,续航能不能扛住冬天跑长途,充电速度到底快不快。接地气的营销,才能让用户“上头”。
第二个大问题:车型配置太复杂,得赶紧“精简”。 现在LS6光是动力版本就有四个:后驱标准版、后驱长续航、四驱性能版、四驱超旗舰版,电池容量、电机功率、续航里程层层递进。听起来选择多是好事,可对消费者来说,简直是选择困难症的噩梦。“我到底该买哪个?多花两万块到底值不值?” 这种问题问一圈朋友,答案五花八门,最后干脆不买了。
你看人家Model Y,就两个版本,后驱和四驱,简单明了。小鹏G6呢,主打一个“超级增程”,核心卖点清晰。智己LS6反倒是把自己搞得太复杂,结果消费者一看配置表,直接“跌冒烟了”——不是价格跌,是信心跌了。 配置一多,内部竞争也来了,低配嫌续航不够,高配又觉得价格劝退,中间那个“最香”的版本反而被淹没了。
说到竞品,咱们拉两台出来比比。第一台是特斯拉Model Y。这车简直就是“国民神车”级别的存在,品牌号召力强,超充网络遍布全国,二手车保值率也高。但缺点也明显——内饰太素了,坐进去跟“毛坯房”似的,悬挂偏硬,过坑颠得厉害,舒适性劝退不少人。LS6在豪华感和舒适性上,其实是能打脸Model Y的。
第二台是小鹏G6。这车主打智能驾驶和800V快充,L2级辅助驾驶做得挺成熟,城市NGP用起来很顺手。价格也更有杀伤力,起售价比LS6低了差不多5万。但小鹏的品牌调性还是偏“理工男”,设计没那么张扬,开出去没啥排面,想“走路摇头晃脑”?小鹏G6可能让你上不了桌第一个动筷。
这么一圈比下来,智己LS6的产品力其实是在线的——颜值高、性能强、底盘扎实,要啥有啥。 它缺的不是实力,而是清晰的定位和高效的沟通。如果能把营销从“炫技”转向“共情”,把车型从“堆配置”变成“打爆款”,这车完全有机会从“车界网红”变成“长红神车”。
现在这局面,有点像一个厨艺精湛的大厨,做出了满汉全席,可餐厅招牌写着“本店特色:好吃”,客人看了反而不知道该点啥。你说气人不气人?老车主可能都气得蹦起来了。
所以最后问大家一句: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如果它能把配置砍到两三个核心版本,价格再给得更实在点,你会考虑入手吗?还是说,你更喜欢Model Y的极简,或者小鹏G6的智能?你会怎么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