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有车族选择汽车抵押贷款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 “贷款后还能不能正常开车”。毕竟对多数人来说,车子是日常通勤、接送家人的刚需,要是贷款期间不能用车,会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其实,汽车抵押贷款后能否开车,主要取决于你选择的贷款方式,不同方式对应不同规则,提前了解才能避免后续麻烦。
一、“不押车” 贷款:能正常开车,但要遵守这 3 条规则
目前市面上多数正规机构都提供 “不押车” 的汽车抵押贷款,这种方式下,车辆不用交给机构保管,车主可以继续使用,但有几个关键规则必须遵守。
首先,车辆要安装 GPS。机构为了掌握车辆位置(避免恶意骗贷或车辆失联),会在车内安装 GPS 设备,费用通常由机构承担(部分机构会收取几百元押金,还款后退还)。安装后要注意保护设备,不能私自拆卸、屏蔽信号 —— 一旦 GPS 离线,机构可能会联系车主核实情况,多次离线且联系不上时,可能被认定为 “违约”,面临车辆被拖走的风险。
其次,车辆产权需办理抵押登记。车主需要和机构一起到车管所办理抵押手续,将车辆抵押权登记给贷款机构(登记后,车辆登记证 “绿本” 会注明抵押信息)。这期间车辆可以正常上路、年检、买保险,但不能办理过户、转卖手续 —— 如果想卖车,必须先还清贷款,解除抵押登记。
最后,要按时还款并保持车辆状态良好。贷款期间如果出现逾期,机构可能会通过 GPS 找到车辆,进行 “催收提醒”(如张贴通知);若长期逾期(超过 3 个月),机构有权按合同约定拖走车辆。同时要保持车辆在年检有效期内,保险不能断缴(且保险受益人需包含贷款机构),避免车辆因 “未年检”“无保险” 被交警处罚,影响抵押状态。
二、“押车” 贷款:车辆由机构保管,这些细节要注意
少数情况下,车主可能会选择 “押车” 贷款(比如急需大额资金、车辆本身价值不高)。这种方式下,车辆需要交给贷款机构存放在专用停车场,贷款期间车主不能使用车辆,但也有相应规则需要清楚。
车辆存放期间,机构有保管责任。正规机构会为存放的车辆提供封闭停车场,配备监控和安保,避免车辆被刮擦、损坏或被盗。贷款前要和机构签订书面协议,明确 “车辆保管责任”—— 比如约定 “因机构保管不当导致车辆损坏,由机构承担维修费用”,并注明车辆交付时的状态(可拍照或录像留存)。
取车时要检查车辆状况。还清贷款后,车主需及时到机构取回车辆,取车时要仔细检查车身、内饰、油量等是否和交付时一致,尤其要查看轮胎(避免长期停放导致亏气)、电瓶(防止亏电无法启动)。如果发现问题,要当场提出并要求机构处理,确认无误后再签署 “车辆交接单”。
另外,“押车” 贷款的期限一般较短(多为 3-12 个月),适合短期周转。如果需要长期使用资金,且对用车需求高,“押车” 可能不是最优选择,建议优先考虑 “不押车” 方式。
三、两种方式对比:根据用车需求和贷款金额选择
如果日常离不开车,优先选 “不押车” 贷款 —— 虽然有 GPS 和抵押登记的限制,但能保证正常用车,适合贷款金额 5 万 - 30 万、期限 1-3 年的需求。这种方式的利率会比 “押车” 略高(因机构承担的风险更高),但综合便利性更优。
如果短期内不用车,或急需更高额度(如车辆估值高,押车能拿到更高比例贷款),可以考虑 “押车” 贷款 —— 其利率相对较低,审批速度可能更快(无需安装 GPS 和办理抵押登记的额外时间),但要确保机构有正规的车辆保管能力。
无论选择哪种方式,签约前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确 “车辆使用权限”“保管责任”“违约处理方式” 等条款,避免口头承诺。比如 “不押车” 要注明 “正常使用期间,机构不得无故限制车辆上路”;“押车” 要注明 “存放期间不得擅自动用车辆(如挪车时需提前告知车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