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圈真相:当同行都在修仙,讲科学的那个最先死

凌晨一点,欧拉好猫刹车失灵。

这事儿吧,一点都不新鲜,甚至可以说是典中典。

中国车圈真相:当同行都在修仙,讲科学的那个最先死-有驾

在一个所有人都急着掀桌子的时代,出点这种事儿,就像你吃麻辣烫的时候发现里面有根头发,你甚至都懒得跟老板吵,自己默默捞出来就完事儿了,因为你知道,隔壁桌可能直接吃出了钢丝球。

几千条评论,几万个转发,情绪的洪水瞬间就没过大坝了,真相是什么?没人关心。大家关心的是自己有没有在这场狂欢里,抢到一个最佳的吐槽位,能不能贡献一个金句,能不能显得自己比别人更懂车,或者,更懂人性。

这就是一场大型、荒诞且充满“表演性”的行为艺术。

而长城呢?长城在干嘛?

他们在搭台子唱对台戏,但唱的是一出没人看的懂的昆曲。

当外面洪水滔天的时候,长城的工程师在封闭场地里,像一群数据苦行僧,一遍遍复现那个车主的驾驶细节,没有直播,没有BGM,没有声泪俱下的小作文,只有毫秒级的采样数据在屏幕上孤独地跳动。

讲真,这操作,就像对着三体人讲道理,人家只会觉得你吵。

你跟一群只想看热闹、只想输出情绪的观众,去聊什么采样率,聊什么制动系统工作曲线,你觉得他们听得懂吗?

不,他们只会觉得,你在装逼。

很快,第三方报告出来了,白纸黑字写着“制动系统工作正常”。

然后呢?然后就没然后了。

热度过去了,下一个瓜更甜,下一个“爆款”更值得冲。算法对这种已经有结论的“过气”新闻,连正眼都懒得瞧一下。

长城把这份几十页的“天书”挂在官网上,估计下载量还不如一些车模跳舞视频的点赞数零头。

这就是这个世界的魔幻之处。

你以为你在用事实说话,其实你在用事实把天聊死。

我有个朋友就在类似的传统车企干公关,他说他们公司群里,为了一条几十个字的微博,能拉着法务、技术、市场撕逼一整天。每一个字都得有出处,每一个标点都得有数据支撑,最后发出来一条干巴巴的回应,背后是几百页的附件。

我问他,你们不觉得这样会错过黄金24小时吗?舆论的粪坑都炸了,你们还在实验室洗试管呢?

他回了我一句让我至今难忘的话:“窗口没有数据重要。”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抱着祖宗牌位不撒手的老学究,外面已经是开着高达在打仗了,他还在之乎者也。

这种坚持,有一种古典的美感,也有一种即将被时代泥头车碾过的悲壮。

把话说满不如把证据给足。

是是是,道理是这个道理。但问题是,现在的牌桌上,大家玩的根本不是一个游戏。

新势力们玩的是什么?是修仙。

他们不讲物理,讲玄学。今天我固态电池,明天我智能座舱赛博飞升,后天我老板直接直播给你表演一个“我也不知道这车能开多远但你信我就对了”的人格魅力。

用户买的不是车,是信仰,是入教的门票。

你跟特斯拉车主聊三电系统,他跟你聊马斯克要去火星。你跟蔚来车主聊换电成本,他跟你聊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和用户社区的温暖。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这是一种宗教。你拿着一份数据报告,去跟一个狂信徒说,你的神其实有脚气。你猜他会干嘛?他会觉得你被魔鬼附身了,然后把你绑在火刑柱上。

长城这种,就是典型的“不务正业”。

同行都在开演唱会、搞粉丝经济、玩命整活的时候,长城在后台解函数题。

这不能说错,但绝对不讨巧。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越来越能理解这种“傻”。因为我真的拥有过那些看起来很酷炫但小毛病一堆的车。当你在高速上,中控屏突然给你来个“机你太美”开始无限重启的时候,你就会开始怀念那些枯燥的数据报告了。

中国车圈真相:当同行都在修仙,讲科学的那个最先死-有驾

但怀念归怀念,市场不相信眼泪。

当下的汽车市场,不是什么存-量-竞-争,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

不存在什么体面和共赢,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极限施压。

最好的防御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大家谁也别吃。

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在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里,你慢一点,就是死。你还在那儿慢工出细活,人家直接王炸四个二带俩猫,游戏结束了。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我把长城说得像个偏执的天才,也像个马上要进ICU的傻子。

这本身就很矛盾,但世界就是这么矛盾。

所以长城这种玩法,到底有没有未来?

有,但可能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种未来。

他们以为靠着数据和透明,能慢慢把消费者“教化”成理性的人。

但人性是教化不了的。

他们这种做法,唯一的结果是,把另一群偏执狂,也就是所谓的“数据党”、“参数党”,给提纯了,变成了自己的信徒。

中国车圈真相:当同行都在修仙,讲科学的那个最先死-有驾

你看,绕了一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宗教。

只不过,特斯拉的宗教是“科技自由主义”,蔚来的宗教是“海底捞式社交牛逼症”,而长城的宗教,是“数据原教旨主义”。

大家都是在拜神,只是拜的神不一样罢了。

那份没人看的检测报告,就是他们的《古兰经》。

我最近在看一本讲博弈论的书,里面说信息不对称才是常态,突然觉得有点意思。

中国车圈真相:当同行都在修仙,讲科学的那个最先死-有驾

长城想用透明来打破信息不对称,但这种行为本身,又制造了新的不对称——理解力的不对称。

烦不烦?真的烦!

所以,一个普通人,在刷到汽车负面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办?

等三天?找检测编号?点开那个几百兆的PDF?

别闹了。

成年人连新买的手机说明书都懒得看,你指望他去看一份满是专业术语的测试报告?

真正的现实是,决定技术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实验室参数,而在于最混乱、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

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

你所有的技术冗余,所有的安全考量,在一个不讲理的“人”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

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所以,冷静不等于冷漠,数据背后是对安全底线的尊重。

这话没错,听起来也特别正确。

但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情绪放大器,它不听正确的废话。

它只听得懂三件事:

第一,你的价格够不够颠,能不能让同行看了也得傻。

第二,你的故事够不够炫,能不能让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

第三,你的老板够不够疯,能不能一把子整活,让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当情绪消散,剩下的搜索关键词叫做可靠。

是吗?

不。

当一个情绪消散,另一个情绪会立刻补上。大众是健忘的,他们永远在追逐下一个热点。

所以最终剩下的搜索关键词,可能不是“可靠”,而是“谁家下一个倒闭”。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没有中间态。

这就是车圈,一个巨大的修罗场。

而长城这样的数据苦行僧,要么在苦修中突然悟了,也开始整花里胡哨的,要么,就真的会被当成异端,烧死在自己堆起来的数据柴火上。

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