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在刚刚结束的2025上海车展上一个让我特别关注的现象——车载音响的“内卷”。过去我们看车展,可能更多关注的是设计、性能、智能化这些大方面,但今年,很多品牌似乎在不起眼的车载音响上下足了功夫,而且这个“卷”的程度,确实有些出乎意料。
首先,最直观的“卷”体现在扬声器数量上。大家可能觉得,车里能装多少个扬声器?十几个、二十几个已经算多的了吧?但在这次上海车展上,尊界S800直接把这个数字拉到了43个。43个扬声器,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它远远超过了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量产车型的配置,即便是一些售价高昂的豪华品牌,扬声器数量也很少能突破35个。比如宝马i7,也才配备了35个宝华韦健扬声器。扬声器数量的增加,理论上确实能带来更均匀的声音覆盖和更丰富的声场层次感,让你感觉声音是从四面八方而来,而不是仅仅集中在某个点。但话说回来,这么多扬声器塞进一个车厢里,如何协调它们的工作,如何进行精细的调校,这对音响工程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而且成本肯定也会水涨船高。
除了数量,功率也是这次“内卷”的一个重点。极氪9X这次把音响系统的最大功率直接飙到了4000W。4000W!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家庭影院的功放功率了。高功率的好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在大音量下声音不容易失真,动态范围更大,低音会更有力,声音听起来会更饱满。极氪9X为了提升音质,还用了一些新技术,比如石墨烯振膜和NANO-CELL技术,这些听起来很高大上,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声音更干净、更准确。相较之下,宝马i7的宝华韦健音响系统最大功率是1965W,虽然功率不如极氪9X那么夸张,但宝华韦健这个品牌本身就有很高的认可度,而且它在音质调校和声场营造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光有数量和功率还不够,更深层次的“卷”体现在对沉浸式体验的追求。蔚来ET9这次带来的“九霄天琴”音响系统,直接把杜比全景声搬进了车里,而且是8.2.4.8的配置。传统的全景声系统可能是5.1.2或者7.1.4,蔚来ET9的这个8.2.4.8在水平环绕声场和低音炮数量上都有增加。更特别的是,它还在每个座椅的头枕里都装了扬声器,这样每个乘客都能享受到相对独立的音频体验,互不干扰。这对于一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出行时,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听歌模式,确实是个挺人性化的设计。
宝马i7虽然在扬声器数量和功率上没有尊界S800和极氪9X那么抢眼,但它在沉浸感上也玩出了花样。它的宝华韦健音响系统提供了钻石环绕4D效果,这个4D主要是通过座椅的震动来实现的。听音乐的时候,座椅会根据低音的节奏产生轻微的震动,虽然听起来有点噱头,但在特定场景下,比如看电影或者听一些低音强烈的音乐时,确实能增强一些沉浸感。而且宝马i7的音响设置界面非常详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整各种参数,可定制性很高。
那么,面对这种车载音响的“内卷”,消费者到底该怎么看?从我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扬声器、更高的功率、更复杂的声场系统,固然有它们的技术优势,但最终能不能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关键还在于音响系统的整体调校和与车内声学环境的匹配。一堆堆砌的扬声器如果调校不好,声音反而会变得混乱。高功率如果只是意味着更大的音量,而牺牲了音质的纯净度,那也意义不大。
而且,我们需要考虑到实际的使用场景。大多数人在车里听音乐,可能更多的还是通过手机蓝牙连接或者车机自带的音乐App,音源本身的质量对最终的听觉体验影响很大。即便给你一套再顶级的音响系统,如果听的是压缩得很厉害的低码率音频文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与同级别车型相比,比如奔驰S级、奥迪A8等,它们在音响配置上也都是下足了功夫,但这次上海车展上出现的这种扬声器数量和功率的提升,确实把车载音响的竞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背后反映了什么?一方面,汽车厂商希望通过差异化的配置来吸引消费者,尤其是在智能化和电动化趋势下,硬件的比拼似乎又回到了台前。另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车内舒适性和娱乐性需求的提升,高品质的音响系统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卖点。
但作为消费者,我们还是要保持理性。扬声器数量不是越多越好,功率也不是越高越好。一套好的车载音响系统,应该是在扬声器布局、硬件品质、软件调校以及与车内声学环境的匹配等多方面达到一个平衡。在选择车型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亲自去体验一下不同车型的音响效果,听听自己常听的音乐类型,看看它的声音表现是不是符合自己的预期。毕竟,耳朵收货才是最真实的感受。
总的来说,2025上海车展的车载音响“内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它展示了汽车厂商在提升车内视听体验方面的努力和创新。无论是堆数量、拼功率,还是玩沉浸感,这些技术和配置的升级,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车载音响的可能性。但最终谁能真正打动消费者的耳朵,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了解这些信息,结合自己的需求和预算,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款车和它的音响系统,才是最关键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