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公司的态度转变,快得让人有点跟不上。就在7月份,这家美国汽车巨-头还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因为稀土供应问题,生产线都快停了。福特的CEO法利甚至亲自下场,在镜头前抱怨拿不到造车急需的中国稀土磁铁。
戏剧性的一幕很快发生。随着一些谈判取得进展,7月份中国运往美国的稀土量猛增了六倍。福特这些美国车企的燃眉之急算是解了。可谁也没想到,原料问题刚解决,福特立马换了张脸,在本月11号就迫不及待地宣布:我们已经找到跟中国车企掰手腕的办法了。
“三万美元皮卡”的勇气从何而来
福特甩出的这张王牌,听起来确实很唬人。他们准备砸下50亿美元,搞一个叫“通用电动汽车平台”的新东西,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挑战中国车企最擅长的成本控制。
CEO法利公开喊话,说要造一款全新的电动皮卡,起售价直接干到3万美元。这在美国市场是个什么概念?现在那边电动车的平均价没低过5万美元。福特要是真能把这个价位的车造出来,那确实能搅动整个市场。
法利显得底气十足,他说这股自信来自团队研发的创新驱动系统和一些新零件。靠着这些技术,福特就能在美国本土实现低成本量产,彻底换一种玩法。他甚至把这套东西吹捧成西方企业对抗中国车企的“绝佳武器”。
左右为难的供应链
这番豪言壮语听着提气,但一扒福特自家的供应链,就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甚至处处透着矛盾。最大的问题是,福特一边要保住燃油车的基本盘,一边又要大力发展电动车,两条线同时跑,管理起来一团乱麻。
为了让供应链不出乱子,福特做了一个很微妙的决定:把现在卖得还不错的F-150生产周期,一直拖到2028年。同时,他们还给供应商下了死命令,要求每年必须把成本压低2%到4%。
这么干,供应商可就难受了。老车型一直生产,意味着他们没法靠新车型去谈个好价钱。每年还要被强制压价,利润空间被一再挤压。这种做法很可能打击供应商的积极性,搞不好还会影响零部件的质量,给福特未来的新皮卡项目提前埋下了一颗雷。
市场已经给出答案
内部的麻烦还没理顺,市场已经用最直接的方式给了福特一记重拳。被寄予厚望的2024年款F-150,就因为一些小零件,比如抬头显示器和发动机部件缺货,导致生产和交车都严重拖延。
市场的反应从来不讲情面。数据明明白白地显示,2024年F-150的销量比去年同期掉了5%。这不仅是个数字,它还意味着福特丢掉了霸占多年的“全美最畅销车型”的王冠。
更要命的是,旁边的竞争对手雪佛兰和Ram可没闲着,正抓紧机会推出新车,抢夺福特丢掉的地盘。市场竞争不等人,留给福特调整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笔者以为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福特那款被吹上天的“绝佳武器”,那台廉价电动皮卡。按照计划,它最早也要到2027年底才能上市。这是一个相当遥远的时间点,中间万一再出点什么岔子,拖延一下,等它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别忘了,那个曾经让福特CEO亲自出来“卖惨”的稀土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关键的命门,依然掌握在别人手里。一边是自家生产线问题不断,市场地位摇摇欲坠,另一边是核心原料还得看人脸色。这种情况下,福特高调喊话要跟中国竞争,与其说是找到了什么妙计,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公关策略。
这所谓的“竞争手段”,还是等车真能从生产线上开下来再说吧。否则,再大的“勇气”,也只是说说而已。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