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社长近期关于中国电动汽车的言论,如同投下的一枚炸弹,激起千层浪。
他当初轻蔑地将中国电动车斥为“缺乏技术,只有花哨屏幕的产物”,如今,索尼与本田联袂推出的AFEELA 1上市,却以高昂的价格和令人失望的性能,成了这番论调最响亮的讽刺。
这出戏剧性的反转,远比任何精心编排的商业剧更引人入胜。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势不可挡,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去年更是实现了对燃油车的销量反超。
这股强劲的势头,让长期依赖燃油车市场的日系车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开始通过媒体发出质疑之声,对中国汽车的品质和技术水平提出种种非议。
索尼社长,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出格”的一个。
昔日,日系车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几乎每三个车主中就有一个选择日系品牌。
然而,从2022年开始,形势急转直下。
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让日系车企的市场份额骤减,经历了销量断崖式的下跌。
日产的跌幅尤为惨重,销量缩水严重。
本田的表现也同样令人担忧,同样遭遇了大幅度的销量下滑。
即使他们大幅度降价,提升性价比,也无力回天。
消费者偏好转向新能源汽车,这是导致日系车销量骤降的关键因素。
虽然丰田、本田、日产都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车型,但这些产品在技术和配置上与国产车相比,差距显而易见,最终沦为了市场竞争中的炮灰。
日本在氢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积累确实深厚,拥有众多专利技术。
然而,锂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中美两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锂电路线。
这使得日本在氢能源领域的优势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错失了在新能源赛道上的领先地位。
这不禁让人想起“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古训,技术优势,也需要契合市场需求才能发挥作用。
索尼进军汽车领域并非一时兴起,早在2017年,他们就推出了一款电动概念车,并计划量产。
但直到2022年与本田达成合作,才真正开始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索尼社长川西泉上任后,便开始公开发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负面评价,并在东京车展上抛出“中国电动车缺乏技术”的惊人言论。
当时,许多人相信索尼凭借其在电子领域的雄厚实力,能够带来一款革命性的电动汽车,震惊全球。
然而,AFEELA 1的发布,却打破了这种幻想。
这款售价近七十万元人民币的汽车,动力输出仅为360千瓦,续航里程也只有480公里,配置远低于预期。
更令人讽刺的是,这款车最大的卖点,居然是一块号称“堪比移动影院”的大尺寸中控屏幕。
这与当初社长对中国电动车“花里胡哨”的评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同庄子笔下的“黔驴技穷”,最终徒留笑柄。
这款车的失败,不仅仅是索尼一家企业的失利,更反映出日系车企在新能源转型过程中战略上的失误,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迟钝。
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成为了一种讽刺,警示着那些尚未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突破的企业: 顺应时代潮流,才是企业长盛不衰的关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