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拆解:顶尖堆料,性能却输特斯拉?答案是重量!

今日,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小米SU7 Ultra这台车,特别是它那号称“百公里加速2.1秒”的性能背后,底盘究竟下了多少“硬功夫”,又为何在与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性能比拼中,总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

这回,我们不聊虚的,直接把车抬上架子,给它来个“从头到脚”的透视!

首先,这车的底盘平整度,小米算是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那些该有的护板,也悉数到位,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

小米SU7 Ultra拆解:顶尖堆料,性能却输特斯拉?答案是重量!-有驾

水箱散热这块儿,采用了不对称布局的大尺寸电子风扇,这可不是简单的“大”就能概括的,它意味着更高效的散热效率,就像一个经验老道的“定海神针”,时刻为这台猛兽的“心脏”降温,确保它在高负荷运转下也能保持“冷静”。

咱们再来看看这车的“动力心脏”。

前电机,依旧是来自苏州汇川联合动力,288千瓦的功率,500牛米的扭矩,21000转的最高转速,这组数据,在国产电机领域,绝对是“王者”级别的存在。

电池方面,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芯,93.7千瓦时的大容量,这更是“底气十足”。

更绝的是,电池前方那两路进水管、两路出水管的设计,仿佛是为了给这颗“心脏”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之水”,极尽所能地保证其最佳工作状态。

安全这块儿,小米也展现出了“细致入微”的关怀。

小米SU7 Ultra拆解:顶尖堆料,性能却输特斯拉?答案是重量!-有驾

电池泄压阀上那个金属“小帽子”,可不是个摆设,它是在极端情况下,为保障“无辜”而设下的最后一道屏障,将潜在的危险高压气体导向地面,避免二次伤害,这份“责任感”令人动容。

而这车的真正“杀手锏”,恐怕要数那后部的双独立电机了。

这结构布局,颇有几分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神韵,但尺寸上,小米这俩电机,却明显更加“魁梧”。

850千瓦的最大输出功率,1270牛米的峰值扭矩,这简直是将“狂暴”二字刻入了灵魂深处!

然而,这俩“巨无霸”也带来了一个“甜蜜的烦恼”——它们硕大的体积,占据了本可容纳充电机的位置。

于是,小米不得不将其“挪”至车尾,这无疑也对车尾的整体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空气弹簧的应用,也让车尾多了一个充气泵和储气瓶,这就像给车子配上了“呼吸系统”,为舒适与操控的完美平衡,埋下了伏笔。

小米SU7 Ultra拆解:顶尖堆料,性能却输特斯拉?答案是重量!-有驾

深入探究这车的“骨骼”——悬架系统。

前悬架,与普通版SU7如出一辙,同样采用了双叉臂结构。

但前副车架,采用了钢板冲压焊接工艺,两侧纵梁更是设计成了“喇叭口”状,这可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在25%偏置碰撞测试中,提供更优的保护,堪称“防患于未然”的智慧之举。

副车架后方那个X形加强件,则像一位“坚实的守护者”,为车身刚性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与一些奥迪车型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

前悬架的“双球双叉臂”结构,更是豪华车的经典配置,全铝合金材质的应用,不仅减轻了簧下质量,更直接提升了操控的灵活性与精准度,这一点上,Ultra版与普通版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可见小米在基础的悬架调校上,已经做得相当到位。

前避震器,更是用上了国产的孔辉科技双腔空气弹簧,这便是“科技赋能”,旨在平衡舒适与运动的“鱼与熊掌”。

小米SU7 Ultra拆解:顶尖堆料,性能却输特斯拉?答案是重量!-有驾

刹车系统,小米这次的选择颇具“个性”。

前刹车并非Brembo,而是选择了日本阿基波罗(akebono)的对置六活塞卡钳,这是一款性能不俗的制动利器。

而KBC金博提供的碳陶刹车盘,更是将刹车性能推向了另一个高度。

这刹车盘面积的增大,以及碳陶材质带来的出色耐高温和低热衰退特性,无疑是为极致操控者量身定做的。

当然,“瑜不掩瑕”,碳陶刹车盘的“小脾气”——刹车噪音,也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后悬架,Ultra版与普通版SU7的关键分水岭在此显现。

虽然同为五连杆结构,但Ultra版采用了尺寸更大、材质为铝合金的全框式后副车架,并且铝合金摆臂的数量也显著增加。

小米SU7 Ultra拆解:顶尖堆料,性能却输特斯拉?答案是重量!-有驾

这就好比,在原本就狭窄的空间里,小米还想塞入更多的“精兵强将”,以提升整体的战力。

这种对空间极致利用的追求,也促成了簧桶一体式空气悬架的应用。

此外,后刹车盘的散热导风槽设计,更是将“细节控”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说了这么多“硬实力”,咱们得回到最让大家关心的性能问题。

小米SU7 Ultra以2.1秒的百公里加速成绩,足以让许多车迷热血沸腾。

然而,与特斯拉Model S Plaid相比,在关键的加速G值上,小米似乎稍显逊色,从1.4G的峰值降至1.3G。

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小米SU7 Ultra拆解:顶尖堆料,性能却输特斯拉?答案是重量!-有驾

答案,依旧指向一个词——重量!

尽管小米SU7 Ultra在底盘上做了诸多减重优化,但其整备质量依然高达2.36吨,远超特斯拉Model S Plaid的2.18吨。

这180公斤的“体重差”,如同给小米SU7 Ultra戴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

可以说,这辆车更重的自重,迫使其必须搭载更大、更强的动力系统,才能勉强追赶上特斯拉的步伐。

就好比,一位本就力气稍逊的人,想要举起同样的重物,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甚至借助外力。

如果小米SU7 Ultra能在车身减重方面做得更为极致,例如在车身结构和材料选择上再下功夫,那么在电机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它本可以跑出更快的加速成绩,或者在加速过程中展现出更持久的爆发力。

小米SU7 Ultra拆解:顶尖堆料,性能却输特斯拉?答案是重量!-有驾

这台小米SU7 Ultra,无疑在底盘技术上展现了国产电动车的“野心”。

碳陶刹车、大尺寸卡钳、更优化的悬架结构,这些都是“真材实料”的体现。

然而,车身重量的“羁绊”,让它在与同级别顶尖对手的较量中,未能完全释放其“堆料”的潜力。

这不禁让人想起“三年之期已到,龙王归来”的戏谑,但在此处,似乎是“重量之约未满,加速稍显遗憾”。

当然,这并非否定小米SU7 Ultra的成就。

它在底盘工艺和技术上的投入,以及对安全细节的考量,都足以证明其“认真”的态度。

这就像一位初出茅庐的才子,虽有满腹经纶,却因“少年气盛”,在某些方面略显不足。

小米SU7 Ultra拆解:顶尖堆料,性能却输特斯拉?答案是重量!-有驾

至于这辆车内饰的“风采”,是否也如底盘般充满“惊喜”?

咱们下回再聊。

毕竟,一辆车的魅力,从来不是单凭一项就能决定的。

看到咱们国产车在“卷”的道路上,一步步迈向巅峰,我这心里,着实是充满了欣慰。

就好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小米SU7 Ultra,正是这股自强不息精神的生动写照。

那么,对于小米SU7 Ultra的底盘表现,以及它与特斯拉在性能上的“细微差别”,你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是否觉得国产车在“内卷”的道路上,已经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了合资品牌?

又或者,你认为这辆车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空间?

不妨在评论区里,与我一同探讨,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