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有时候挺魔幻的,就跟你看三流喜剧片一样,演员在那儿演得一本正经,你在底下笑得肚子疼。
最近荷兰人就给我演了这么一出。
你见过自己给自己下绊子,然后摔得鼻青脸肿,爬起来还一脸懵逼,问“哎我怎么摔了”的人吗?荷兰政府这次在安世半导体这事儿上,差不多就是这个德行。
先给你捋捋这事儿有多逗。九月底,荷兰政府大旗一挥,说为了“国家安全”,要把闻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导体给“冻结”了。怎么个冻结法呢?不让中方的CEO管事了,空降一个“洋钦差”过来。这操作,说白了,就是把你家养得膘肥体壮的看门狗,拴起来,不让你喂,然后他们自己找个人来喂,还美其名曰“为你好”。
结果呢?你猜怎么着。这才没过半个月,到了十月中旬,荷兰内阁自个儿坐不住了。他们开会一合计,发现这事儿不对劲啊。这狗不光不看门了,还开始掉毛、生病,眼瞅着就要饿死了。税收少了,本地员工的饭碗也快保不住了。
这下,轮到他们慌了。
紧接着,更骚的操作来了。前一天荷兰政府还在那儿琢磨要不要“解冻”,第二天,安世中国的员工就被停了工资。第三天,连公司内部的系统权限都被掐了。这就像什么?就像一个医生,对着病人说:“你这病很危险,我们得紧急会诊!”然后扭头就把人家的呼吸机给拔了。连个缓冲都没有,一刀切,快刀斩乱麻——结果斩的是自己的手。
这说明啥?说明他们自己压根就没想明白。这政策出得,就跟酒驾司机开车一样,方向盘一顿乱晃,嘴里还喊着“没事,我心里有数”。
有数个屁。
有意思的是,他们似乎忘了安世半大体是个什么角色。这不是你家后院开的那个小作坊。这家伙,在全球车用芯片市场,占了一成还多的份额。法拉利、宝马、大众这些牛气冲天的车企,都得管它叫声“供应商爸爸”。它在东莞的工厂,更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欧洲汽车协会那帮人早就哭爹喊娘了,说芯片一断,我们这边的生产线就得集体瘫痪。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你以为荷兰政府是在卡中国的脖子?不,他们是在拿一把生了锈的钳子,费劲巴拉地去掐自家欧洲兄弟的心脏瓣膜。
更逗的还在后头。荷兰人觉得自己手里捏着张王牌——ASML的光刻机。这玩意儿是牛,芯片界的倚天剑。可他们忘了,造倚天剑,得用玄铁吧?玄铁在哪儿呢?不好意思,咱们这儿有。全球八成以上的中重稀土,都是中国供应的。这玩意儿干嘛用?做电机,做磁材,都是新能源车的命根子。
这事儿就变成了一个黑色幽默。荷兰人挥舞着光刻机,对着中国喊:“我不卖给你!怕不怕?”结果发现,自己这边想造的电动车,发动机里的关键零件,原材料得从中国进口。这就好比你跟人打架,抄起一个最贵的古董花瓶准备砸过去,砸之前才想起来,这花瓶是你分期付款买的,下个月的贷款还没还呢。
你说尴尬不尴尬?
要我说,这帮欧洲政客,脑子里那根弦,还停留在一百年前。他们总觉得,世界还是那个老样子:他们出技术,出标准,是食物链顶端;我们出苦力,出资源,在底下吭哧吭哧地干活。他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把顶端的技术一卡,底下的人就得饿死。
他们没算明白,时代变了。全球化这桌大饭局,吃了这么多年,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你以为你是在掀桌子,结果发现自己的一条腿还被绑在桌子腿上。
你再看咱们这边的反应,那就有意思了。
没有暴跳如雷,没有声嘶力竭地对骂。商务部出来,慢悠悠地说了几句。翻译过来就是:“‘国家安全’这个词,是个好词,但不能这么滥用啊。”然后呢?象征性地拦了一下安世中国出口某些特定的元器件,注意,不是全部禁止。国内的订单,照样生产,照样发货。闻泰那边,没过两天,部分系统权限就恢复了,国内的供应链自己先转起来了。
这叫什么?这就叫打太极。你一记重拳打过来,我脚下画个圈,轻轻一带,把你力气给卸了。我不跟你硬碰硬,我就让你打在棉花上,然后让你自己因为用力过猛,闪了腰。我再像个老中医一样,在你最酸麻的穴位上,轻轻扎一针,让你知道疼,但又不伤你性命。目的就一个:让你冷静冷静,回去喝杯茶,想想清楚到底是谁离不开谁。
你看,这才是成年人的玩法。
荷兰这次,说白了,就是当了美国的马前卒。美国那边九月底刚出了个新规,说中企持股超过一定比例就得受限制。荷兰这边嘴上说着“这是企业自己的决定”,可又是内阁开会,又是部长写信,政策跟得那叫一个快。这哪儿是什么中立国的商业考量,这分明就是老大在群里发了个红包,你赶紧抢了,然后还得发个“谢谢老板”的表情包,哪怕红包里就一分钱。
结果呢?欧洲的车企成了祭品,荷兰自家的ASML也跟着倒霉,生意越来越难做。这就跟公司里搞办公室政治一样。大老板为了打压某个他看不顺眼的部门经理,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命令。你作为另一个部门的总监,为了表忠心,第一个跳出来执行。结果发现,这个命令直接搞黄了你手里最大的项目,年底的奖金全泡汤了。你跑去跟大老板哭诉,大老板拍拍你的肩膀说:“小伙子,有觉悟,格局要大一点。”然后扭头就去打高尔夫了。
你说你冤不冤?
有人拿八十年代美国搞日本半导体来类比。说你看,当年美国把日本的DRAM产业整垮了,日本不也活下来了,还转头去搞设计和设备,更强了。
这话听着有道理,但根本不是一回事。
今天的中国,跟当年的日本,有本质区别。我们有的是什么?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是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是从稀土矿到芯片封装再到整车制造的全产业链整合能力。更关键的,我们有能把这些力量拧成一股绳的体制优势。当年的日本,更像一个富裕的“商社”,而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全能的“巨人”。你可以打断他一根手指,但他转身就能用另一只手把你举起来。
欧洲人天天喊着“去风险”(de-risking)。这个词造得特别好,听着特别政治正确。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想继续用中国提供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享受中国市场的红利,但我们又害怕中国太强大了,所以想在关键地方把中国甩开。
这不就是渣男逻辑吗?既想要你的好,又不想负责任,还嫌你太黏人。
他们以为“甩开中国”,就像在超市里把一个品牌的商品换成另一个品牌一样简单。他们没意识到,“中国”这个选项,早就不是货架上的一件商品了,而是整个超市的底层架构,是那个收银系统、是那个物流配送、是那个会员体系。你想换掉它?行啊,你先把整个超市推倒了重建吧。问题是,你有那个钱,有那个时间吗?你的顾客等得及吗?
荷兰跟中国的贸易额,连续好几年过千亿美金。他们那些漂亮的郁金香,高科技的农业设备,鹿特丹港的吞吐量,哪一个离得开中国市场?现在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安全感”,为了向大洋彼岸的某个“老大”表忠心,就敢砍自己最赚钱的那条业务线。
这已经不是壮士断腕了,这是傻子断头。
现在,荷兰人又想谈了。但谈判的筹码是什么?主动权早就已经不在他们手里了。想让这盘棋活过来,唯一的路,就是把那个“洋钦差”请走,让中方的CEO回来,让安世重新变回那个能正常下蛋的金鸡。
这出闹剧,到最后,真正受伤的是谁?是那些在生产线上等着芯片开工的欧洲工人,是那些看着订单飞走却无能为力的欧洲企业,是那些被自家政客的“神操作”搞得晕头转向的荷兰民众。
至于那些动动嘴皮子、今天喊“安全”明天喊“沟通”的政客们?他们不会有任何损失。他们可能还在为自己的“果断决策”和“坚定立场”而沾沾自喜呢。
这事儿看到最后,我总感觉像一句老话:风起了,猪都在天上飞。但风停了之后呢?摔死的,永远是那些猪。
我就说到这儿,这出戏接下来怎么唱,咱们搬个小板凳继续看。剩下的,你们来补充?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