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躺平、不逃避,纯血的“电动本田”也可以很中国

在中国,当行业转型的力度一再加强,当市场竞争愈渐呈现白热化,而合资车企想要在整个电动化征途中完成对过去的超越,需要付诸更大的决心。

如何真正改变自己,又该如何洞见中国市场的未来?频繁思考下,进入2025年,随着本届上海车展全面揭开新的产业篇章,你会发现,所有决心留在中国的外资车企,终究是拿出了极具市场竞争力,且不失品牌底蕴的实力之作。

早在车展幕前,和决心和中国车企死磕到底的友商一样,本田最新纯电动车作品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先后正式上市,并将指导价都拉入了20万元内。

“为了深耕中国,本田拼了!”是那一刻,外界所真实感知到的决心。

今天,本田于上海车展发布“烨”品牌第二弹旗舰车型——GT,我们更应清楚,既然中国市场是本田一直尊敬的市场,那就意味着,本田此时的决策,无论是产品层面,还是战略层面,是大势所趋,更是决心所指。

不躺平、不逃避,纯血的“电动本田”也可以很中国-有驾

归根结底,本田有本田的执着,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绝对尊重,2025年的本田不会退缩、更不会选择犹豫或逃避。

多年前,面对EV时代的启幕,本田就已提出以电动化转型为核心的未来企划,那到了今天,眼看中国新能源车市迸发出改天换地的气势,本田没有理由视而不见。

产业进步的备忘录中,积极拥抱中国新质生产力,已是真正体现企业价值所在的关键。

那么,对于本田而言,以P7/S7、GT为全新开端,坚守本田基因的同时,选择和中国头部智能驾驶公司Momenta达成深度合作并首发搭载在GT车型上,携手DeepSeek赋能车载交互系统并为所有烨品牌产品搭载或OTA更新实现,抑或与宁德时代为烨品牌第三弹新车共同推进开发本田首个磷酸铁锂电池和CTB电池一体化技术。

不躺平、不逃避,纯血的“电动本田”也可以很中国-有驾

可以说,为了中国市场,也为了将合资电动化转型的思路纠偏,人们印象中那个自带性格的本田,此时定当全力以赴。在所有人认为新时代必将改头换面时,重拾中国消费者对于整个合资阵营的信心。

觉醒的本田,为中国而生的GT

眼下,中国用户对于一款优质电动车的评价究竟是怎样的?经过多年的市场洗礼,看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让汽车行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面对高速发展的电动车市场,新兴企业似乎成了主宰市场发展的领衔者。

但别忘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总有着十足的韧性。本田作为全球销量TOP10的主机厂,很清楚植根中国市场的必要性,我们理应认识到,“强者恒强”的定律不是说说而已。

随着市场乱象被肃清,消费者逐渐明白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应该是什么样子,再看各家车企的技术实力,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不躺平、不逃避,纯血的“电动本田”也可以很中国-有驾

历史上,本田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因为有了面世前的千锤百炼,才能拥有引领时代的力量。那今时今日,一切事关本田变革的动作,想必也有着同样的解读。

本田从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从云驰智能高效纯电架构发布开始,到现在选择和众多中国优秀科技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可以说,并不是本田的步伐太慢,而是这些举动的落实,才是其在真正理清电动化发展路径后给出的完整答案。

烨品牌第二弹旗舰车型GT的登场,是本田电动化进程加速的又一次具体体现,但深究一下,本田只是在向市场证明自己能造一款全新的电动车吗?

显然不是。

不躺平、不逃避,纯血的“电动本田”也可以很中国-有驾

一边,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执行役常务 中国本部长、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总经理、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总经理五十岚雅行先生在强调,“我们会与中国优秀的企业进行合作,并采用中国速度,把本田既有的技术积淀充分投入,让技术进一步进化,打造更好的商品来应对市场。”

而一边,当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本田技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执行副总经理宫原哲也先生对外传递着属于本田的品牌精神,“在技术方面,GT这款车有着媲美Honda F1赛车的操控性和优越性能。”

我们知道了,从全面在智能化层面引入中国用户所在意的本土化优势,到GT与生俱来的本田驾趣,这款车就是在全维度向中国介绍着本田在电动化转型上所做的一切,恰逢其时。

不躺平、不逃避,纯血的“电动本田”也可以很中国-有驾

面对高强度的竞争,GT独具匠心的产品特色,或将真切打动新时代的中国用户。

这两年,在中国新能源车市的发展逻辑渐渐围绕起“彩电 冰箱 大沙发”大做文章时,在机械层面拥有深厚功底的合资品牌的确会遇到诸如技术路径选择、成本控制、合作深度等这样或那样的发展难题。

但到了今天,就像本田在此次上海车展上所采取的积极动作。本田坚定地要加入中国新能源发展的供应链生态,和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或产业链翘楚牵手合作,其目的就是在向所有人说明,觉醒的本田,实力尚在,意志尚在,对于未来的市场考量尚在。

以GT为亮相为背景,用更真诚的态度对待中国市场的用户,用更开放的态度拥抱中国市场,对于本田而言,只可能是一个推出新时代大门的开始。若未来已来,本田和中国,也只会越绑越深。

保留灵魂的合作,成就更强的本田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外资品牌在执行电动化转型时,已经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当所有友商都在极力向中国市场学习,本田打一开年就在考虑,怎样才能向中国市场输出最符合本田精神且有着鲜明时代特色的产品,乃至转型计划。

不躺平、不逃避,纯血的“电动本田”也可以很中国-有驾

而本田自成立以来,具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安全与品质”视为基石,不断打造富有独特驾趣的移动产品。

所以,结合目前我们看到的P7/S7和GT车型,以及本田提出的与中国企业Momenta、DeepSeek以及宁德时代之间会进行深度合作,不仅仅是“拿来”主义,更是本田主导的技术共创,很“中国”的同时,也更“本田”, 这一切就已经很透彻地在表明,本田深耕中国车市的脚步不是“随便做做”,更不会停步。

望向未来,随着浮躁的行业环境渐渐被打扫干净,当消费者回归理性,谁都该明白,唯有像本田这样的老牌车企,不仅更值得信赖。一旦它们能拿出足够强大的产品,重回往日辉煌,也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承认,自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以来,每一个时代,中国车市总会让在局者或后来者迸发出新的脑洞。围绕新四化的发展,新的技术诞生,新的消费热潮出现,着实令人应接不暇。然而,一个产业得以兴盛真的只是因为有新的气象出现吗?

2025年的中国车市无疑是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

不躺平、不逃避,纯血的“电动本田”也可以很中国-有驾

只要“在中国,为中国”的标语不是一句口号。外资车企也可以用最具品牌特征且能真实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全新电动化产品,重塑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更何况,入华30多年,本田能在中国积累下近2000万用户,怎么可能只是靠营销和包装。本田与生俱来的品牌精神,越级的产品力,实打实的服务体系以及质量管控,缺一不可。换句话说,到了今天,纵使电动化转型再过剧烈,这些只属于本田的打怪副本,仍会在未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去年,本田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为了积极投身转型大业,都花费了重金和大量资源竣工了自己的新能源工厂,只为给本田接下来的电动化产品一个好的诞生地。

从生产到品质,全面保证每一辆出厂的本田电动车既留有大厂出品该有的样子,又给予用户最先进的技术体验,更是令人深感,此时此刻的本田愈发积攒下了对决未来的底气。

“为持续深耕中国市场,本田将全速拥抱变革,持续挑战创造新价值。面对未来,将初心注入中国速度和优势,与中国市场同频,加速技术和产品的升级进化,结合最新生产技术,打造独具本田特色的移动出行价值。”

不躺平、不逃避,纯血的“电动本田”也可以很中国-有驾

总之,当本田定下了如此目标,我们始终可以相信,从P7/S7到GT,再到往后与中国企业深度合作的每一款全新电动车,那个强大的本田从未轻视过中国市场。“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发展初衷,终将助力本田穿越这段周期性的行业变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