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虽被吹上天,真实成本高昂阻碍量产,插混车悄然成为油车的“无声屠夫”未来十年油车或将以插混为主流“慢杀”硬核收场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固态电池的事儿,真是惊人,上次我跟一个供应链工程师聊天,他一边抹汗一边说:这玩意儿成本真高得离谱,一块100度电的包,估算要15万,液态电池一半价都没有。我当时还笑,那是不是不可能大规模量产?他摇头:等明天我都不敢说,因为哪个料能批量稳定用?硫化物一遇水就爆炸,车间湿度必须压到1%以下,良品率才30%,这不是造芯片是什么?我还真没想过电池要造芯片那么精密。

(这段先按下不表)固态电池要走到量产那一步,真得冒着火山口跳过去。一方面,技术成熟度就像你炒菜,炒几次不出错,样本少,估算都只能靠感觉猜猜看——别人讲:可能要到2027年?样本少到甚至有点不靠谱。另一方面,把固态电池放在高端市场,这是个策略的折衷。你看,宁德直接给极氪装1200公里续航,这可是东北豪车想要的刚需。普通人呢?能用得上固态?我觉得还是得等成本降下来才行。

固态电池虽被吹上天,真实成本高昂阻碍量产,插混车悄然成为油车的“无声屠夫”未来十年油车或将以插混为主流“慢杀”硬核收场-有驾

对比另外一款:比亚迪的刀出得不慢,计划2027年小批量,可大多数人什么时候能摸到这个未来版我倒真没底。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自己存了个图片,是比亚迪测试固态电池时的照片,里边那块包体比液态大了一圈,体感还挺笨重。他们宣传充电6分钟续航1000公里,我心里想:眼见未必为实,真正推流量还是要看什么时候能稳定批量出来。

固态电池虽被吹上天,真实成本高昂阻碍量产,插混车悄然成为油车的“无声屠夫”未来十年油车或将以插混为主流“慢杀”硬核收场-有驾

你有没有想过,插混车的隐形杀手角色?很多人都觉得油车没但我观察销量,你会发现,去年比亚迪秦PLUS DM-i,卖了2.14万台,问界M8也悄然蹿出。便宜好用,电续航200km,长途油耗比原厂油车还低。那消费者实际会怎么想?省钱、省心、省时间。而且价格也实在,起步九千多就有,买个油车的心情都变得复杂起来。

我觉得插混的优势就像个便携式的油电融合装置——它用油车的便利,结合电车的小成本,给普通人一种无痛的脱离油站的体验。你是不是在想,未来十年,油车的慢杀会不会变成快杀?我估算,插混到2025年,销量占新能源的60%。供应链的压力其实早就开始聚焦在插混上了,就算固态电池还是个未来计划,插混早已隐入暗战。

除了价格、续航和技术,情怀也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人说纯油车可以有故事,但上涨、残值跌已成为常态。去年三年车龄的凯美瑞残值跌了15%,但比亚迪汉DM-i反而升值了。这个你得问问自己:我们买车,真正关心的是用得过还是情怀炫耀?我其实更偏向后者—但不否认,便宜、实用,才是硬道理。

固态电池虽被吹上天,真实成本高昂阻碍量产,插混车悄然成为油车的“无声屠夫”未来十年油车或将以插混为主流“慢杀”硬核收场-有驾

说到这我突然想到:是不是固态电池能缩短等待时间,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个幻想?感觉它的成本高、技术难就像是在暗示,我们不急,慢慢来。等未来技术成熟了,谁还记得现在的插混是油车的无声屠夫?

固态电池虽被吹上天,真实成本高昂阻碍量产,插混车悄然成为油车的“无声屠夫”未来十年油车或将以插混为主流“慢杀”硬核收场-有驾

这里面穿插个细节:我刚弯腰整理工具箱的时候,发现一只旧油瓶旁摆着电动车充电器的广告纸,一时觉得未来其实早已在身边。你觉得,日常用的那点油和电的交替,会不会比技术本身更决定未来?这也是个有趣的问题吧。

在我心里,不是是否用固态电池决定而是谁能更快帮消费者省钱、最方便。你想过没有,未来可能慢慢变成插混—油车替代的过程,而不是瞬间断臂。毕竟,老百姓的选择,还是要考虑折腾的难度和真实的成本。

这个思路转弯,可能有点偏离科技的终极目标,但也许,走得稳一点,反倒更符合常理。你觉得,今后十年的油车,会不会变成一种稀有品里眼熟的传家宝?不过我还是想知道,有没有哪款插混车的细节,能让你觉得哎,好像还挺靠谱的。

固态电池虽被吹上天,真实成本高昂阻碍量产,插混车悄然成为油车的“无声屠夫”未来十年油车或将以插混为主流“慢杀”硬核收场-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