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信现在新能源车最热的话题已经从电池转到智驾上面。过往智驾是高端车才有的,而现在不少主流级都已经把智驾作为卖点。但是,智驾可能并没有销售说的那么好。
智驾也是分级别的,主流的也就是L2辅助驾驶的水平,但某些话术会让不熟悉的朋友理解错误。
1. 为啥这时候出手?智驾圈都野成啥样了!
前两年车企吹牛有多野?某品牌说“有路就能开”,结果车主在村道被牛堵了半小时;另一家狂吹“脱手脱眼”,结果车主高速上刷抖音撞护栏…… 现在工信部终于拍桌子:“都给我老实点!再瞎吹牛交‘吹牛税’!”
说白了就是两件事:
营销泡沫:把L2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忽悠消费者以为能车里吃火锅;
技术冒进:拿用户当小白鼠,功能没测明白就OTA推送,出事甩锅给驾驶员。
2. 新规到底管啥?车企连夜删PPT的骚操作
(1)话术大清洗:这些词以后绝迹了!
禁用词黑名单:自动驾驶、智驾、代客泊车、一键召唤(听着像科幻片的全凉了)
强制替换话术:必须用“L2辅助驾驶”、“组合驾驶辅助”(瞬间变居委会大妈语气)
举个栗子:
以前:“全球首个全场景自动驾驶!”
现在:“本车搭载L2级组合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需全程扶方向盘”
(2)技术红线:想偷懒?门都没有!
人脸识别+方向盘握力监测成标配,你敢闭眼就疯狂报警;
代客泊车这类“装X功能”直接禁了,停车还得自己来;
OTA升级变“走流程”:紧急更新得先找市场监管局审批,跟申请准生证似的。
(3)责任划分:出事别想甩锅!
保险公司新规:开智驾功能出事可能不赔钱,还得追责车主(血泪教训:某车主用NOA追尾,保险拒赔还倒贴3万);
交警明确:辅助驾驶状态下事故驾驶员全责,睡副驾的老婆不用背锅了。
3. 车企哭晕在厕所:吹牛要上税,技术要出血
(1)营销部连夜改PPT
某新势力员工哭诉:“发布会前三天,市场部通宵删了78页‘自动驾驶’关键词,PPT只剩‘智能辅助’四个大字”。华为更狠,余承东发布会直接改口:“我们的智驾是默默保护你的老司机”。
(2)技术部疯狂加班
成本暴涨:加人脸识别摄像头+扭矩感应方向盘,单车成本多花500块;
功能阉割:原本吹爆的“无人召唤”功能胎死腹中,产品经理哭晕。
(3)法务部瑟瑟发抖
广告法警告:虚假宣传最高罚广告费10倍(某品牌去年广告费2亿,罚完直接破产);
刑法伺候:造成重大事故的,老板可能进去蹲两年。
4. 车主爽了还是亏了?真相太扎心!
(1)利好老实人
宣传不玩虚的:买车前就知道L2辅助驾驶到底能干啥;
事故责任清晰:不用跟车企扯皮“你说能脱手为啥判我全责”。
(2)隐性代价
车价可能涨:车企增加的合规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功能升级变慢:OTA审批拖三个月,等更新等到换车。
(3)二手市场地震
带“自动驾驶”话术的老款车型暴跌,车贩子哭喊:“去年收的Model Y又砸手里了!”
5. 行业巨震:谁在偷笑?谁在骂娘?
(1)传统车企狂喜
奔驰宝马连夜改文案:“你看!我们一直叫‘驾驶辅助’!”
丰田笑出声:“让你们卷智驾!老子卡罗拉继续卖爆”。
(2)新势力集体破防
某CEO朋友圈吐槽:“不让吹牛还咋融资?投资人都跑去看白酒股了!”
员工爆料:“智驾部门年终奖砍半,跳槽的比离职的快”。
(3)华为、大疆成赢家
华为早就布局“合规话术”,鸿蒙智行宣传页全是“安全守护”;
大疆车载偷笑:“老子从来不吹自动驾驶,只卖‘高级辅助’。”
6. 普通人买车避坑指南
(1)警惕话术陷阱
听到“自动”、“智驾”直接划走,认准“L2辅助驾驶”;
试驾时测试脱手报警:5秒不扶方向盘就哔哔响的才靠谱。
(2)抠配置单细节
必须带人脸识别摄像头和电容感应方向盘(摸鱼必备);
OTA历史记录:频繁升级的别买,说明技术不成熟。
(3)二手捡漏秘籍
抄底老款智驾车型:理想L9、小鹏G9骨折价甩卖;
避开2023-2024款:话术最浮夸,维权最糟心。
7. 未来预测:智驾还能不能玩?
短期阵痛:2025年新车宣传集体变“性冷淡风”,车企拼实测数据而非话术;
长期利好:逼出真技术,L3牌照落地后中国智驾或全球领先;
黑色幽默:某车企申请“全宇宙最安全辅助驾驶”商标,被工信部打回……
总结:
这波整顿堪比智驾界的“315晚会”,吹牛的车企哭晕,老实人闷声发财。但说句大实话:开车终究得靠自己,方向盘在手才是真安全感。最后灵魂拷问:那些宣传“自动驾驶”的大佬们,你们自己敢坐后排刷抖音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