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至上”是谎言?某车企故障变“声浪”,安全何在?

今日重大爆料!

车界这趟浑水,又被搅得波澜壮阔!

咱们今天要关注的,可不是啥新车发布会,也不是啥降价促销,而是个让不少人跌破眼镜,又瞬间燃起熊熊八卦之火的“大瓜”——某知名汽车品牌,被曝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操作,直接把“用户至上”这四个字,按在地上摩擦了好几遍!

“用户至上”是谎言?某车企故障变“声浪”,安全何在?-有驾

我一看这消息,脑子里立马闪过无数个问号:“啥情况?

这还能玩儿?”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用车社,那可是见过大风大浪的老司机了,啥没听过、没见过?

但这次,这事儿的“离谱”程度,还是刷新了我的认知下限。

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先抽丝剥茧,把这事儿掰扯清楚。

据消息人士透露,这位品牌方,在用户反馈的处理上,可以说是“神操作”频出。

你以为他们会认真倾听?

会积极改进?

那你就太天真了!

据说是,只要是用户提出的“涉及到成本增加”或者“需要大刀阔斧改革”的意见,都被巧妙地“忽略”了。

这忽略,不是简单的没看到,而是那种“我看到了,但我装作没看到”的高级忽略,甚至还有更绝的,直接把用户反馈,给“神翻译”成了另一种意思,然后按着自己的理解去“解决”。

比如说吧,有用户反映说,他们的车子在某些极端天气下,发动机容易出现异响。

这多正常的事儿啊?

哪个车没点小毛病?

这就像《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身体本就羸弱,稍有风吹草动便觉不适。

但这位品牌方,不是立刻派技术团队去排查,去分析,而是“灵机一动”,给用户回复说:“您好,根据我们的技术分析,您听到的声音属于车辆正常工作时的‘特有声浪’,是为了提升驾驶乐趣而设计的!”

听听,这逻辑!

这“特有声浪”,是啥?

是发动机在哀嚎,还是变速箱在哭泣,他们给包装成了“驾驶乐趣”?

这简直比段子手还能编!

我猜当时那位用户,听完估计得原地表演一个“黑人问号脸”。

“用户至上”是谎言?某车企故障变“声浪”,安全何在?-有驾

这还没完,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还有用户反映车内某些按键的设计,存在严重的逻辑缺陷,操作起来非常不直观,甚至存在安全隐患。

比如,我之前就说过,有些车的车窗升降按键,设计得跟主驾旁边的空调出风口似的,一不小心就摸错了,尤其是在开车的时候,那可真是“生死一瞬间”的操作!

这位品牌方,面对这样的反馈,竟然也是“妙语连珠”,回复说:“您好,我们这款车型的内饰设计,是经过国际顶尖设计师团队精心打造的,充分体现了‘极简主义’和‘未来感’,操作的‘不寻常’,恰恰是其独特魅力的体现,能够帮助用户在每一次操作中,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惊喜!”

“用户至上”是谎言?某车企故障变“声浪”,安全何在?-有驾

“惊喜”?

我呸!

这哪是惊喜,这是惊吓!

什么“极简主义”,什么“未来感”,说白了,就是设计团队偷懒,或者根本没把用户体验放在心上!

你见过哪个“未来感”的设计,会让驾驶员在开车时,因为摸错一个按键而冒冷汗?

这简直就是在拿用户的生命安全和出行体验,开玩笑!

这让人不禁想起“画饼充饥”的典故,不过,这饼画得也太不走心了。

想想咱们这些做汽车评测的,为了给大家提供最真实、最客观的建议,要跑多少路?

要测多少数据?

要钻研多少技术?

从发动机的动力输出曲线,到变速箱的换挡逻辑,再到悬挂系统的调校,甚至是车身材料的强度,我们都得掰开了、揉碎了去讲。

为的就是让大家明明白白地消费,买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车。

结果呢?

人家品牌方,一句“特有声浪”、“未来感”,就把用户的真实诉求给糊弄过去了?

这不就是把我们这些“真刀真枪”干活的人,当成傻子了吗?

这事儿,让我这个老司机也忍不住要“飙几句狠话”。

你们要知道,汽车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它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人的梦想。

每一次的出行,都可能是一次重要的旅程,一次难忘的经历。

如果连最基本的操作都不顺畅,连最起码的可靠性都无法保证,那还谈什么“驾驶乐趣”,谈什么“未来感”?

这就像《庄子》里的“井蛙之见”,看到的只是自己狭小的天空,却不知天外有天。

“用户至上”是谎言?某车企故障变“声浪”,安全何在?-有驾

而且,现在信息传播这么发达,你们以为一句“特有声浪”、“未来感”,就能堵住悠悠众口?

别忘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今天你们这样“敷衍”用户,明天,用户的口口相传,用户的差评,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压垮你们辛苦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

到时候,可就不是一句“惊喜”能解决的问题了。

我一直强调,真正的“科技感”,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便利,是触手可及的舒适,是让你在每一次驾驶中,都能感受到“这车真懂我”的那份默契。

比如,我之前评测过的一款车,它的座椅加热功能,不仅仅是简单的“开了有,关了没有”,而是可以精细调节温度,甚至还能根据车内温度自动调整。

这才是人性化的设计,这才是对用户需求的尊重。

再比如,很多车企都在强调自己的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但真正能做到让用户“放心交给它”的,又有多少?

我见过太多车主反映,有些ADAS系统,在关键时刻会“掉链子”,要么反应迟钝,要么误判路况,最后还是得驾驶员紧盯着。

这哪里是“辅助”,这简直是“添堵”!

这就像《孙子兵法》里的“兵者,诡道也”,但用在用户身上,就变成了“欺诈”。

“用户至上”是谎言?某车企故障变“声浪”,安全何在?-有驾

所以说白了,这事儿,就是品牌方把“用户”这个词,给彻底“玩坏了”。

他们忘了,用户不是韭菜,割一茬还能再长一茬。

用户是活生生的人,有情感,有需求,有判断力。

你们今天对用户的敷衍,明天就会成为你们品牌陨落的伏笔。

我真心希望,这位品牌方能够好好反思一下,放下那些“遮羞布”,真正去倾听用户的心声。

别再用那些“高大上”的词汇,去掩盖你们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不足。

把精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用户体验上,这才是正道。

说到底,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用户选择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时代,谁能真正赢得用户的心,谁才能走得更远。

那些试图通过“话术”和“概念”来蒙混过关的企业,最终只会沦为时代的弃儿。

你们觉得呢?

这事儿,是不是真的让人有点哭笑不得?

在评论区,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那些曾经遇到过类似“神操作”的车主朋友们,你们是怎么应对的?

有没有啥“秘籍”可以分享?

或者,你对这位品牌方的“创新”做法,有什么特别的“惊喜”感受?

毕竟,咱们用车社,一直坚信,车,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连接人与世界的桥梁。

而每一座桥梁,都应该坚固、可靠,并且充满温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