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可镂,精诚所至。”
要说最近跟几个老友摆龙门阵,聊到座驾这事儿,其中一位冷不丁冒出一句:“啧,现在考虑换乘,是不是得掂量掂量咱们自主品牌的出品了?” 我当时差点没噎着,要知道,这位老兄以前可是对舶来品情有独钟,张口闭口都是“德系三驾马车”,怎么突然间改弦更张了?
事情是这么个脉络。公元2025年4月,袋鼠国(澳大利亚)车市略显阒寂,整体销量下挫了6.1%。可就在这片暮气沉沉的氛围里,咱中国汽车品牌却如鲲鹏展翅,逆流而上。尤其是奇瑞和长城,简直是如有神助,销量扶摇直上,分别狂飙290.9%和16.3%,创下了在澳的历史峰值。更令人称道的是,奇瑞的瑞虎4 Pro,直接杀入了澳洲车型销量的前20强,长城也刷新了自身的市占率记录。
这可不是一件等闲之事。这预示着,咱中华的汽车,在澳洲老百姓眼中,不再是“低价倾销”的代名词,而是真正有了安身立命之地,有了绵延不绝的内生动力。
要说这背后,必有其内在逻辑。澳洲这块地界,汽车市场颇为老练,长久以来,都是丰田、马自达这些合资品牌执牛耳。而且,澳洲人民对皮卡和SUV情有独钟,你想想,开着皮卡去海滩驰骋,那画面,简直是赏心悦目!
可就是在这么一个市场,中国品牌硬生生蹚出了一条蹊径。2025年4月,中国出口到澳洲的汽车,攀升至15619辆,同比增长18.7%,一跃成为澳洲第三大汽车供应国,仅次于日本和泰国。
先说说长城汽车。它4月份在澳洲交付了3874辆车,同比增长16.3%,市场份额达到了4.2%。哈弗H6和哈弗H9,依旧是销量担当,尤其是哈弗H6,成功跻身车型销量前20,昭示着它在中型SUV市场,已经稳扎稳打了。长城能有今日之成就,靠的绝非侥幸。人家仰仗的是多元化的产品矩阵,既有SUV,又有皮卡,还有新能源汽车。再加上极具竞争力的定价和日益健全的本地销售网络,想不鹤立鸡群都难。
再来说说奇瑞。这家伙更生猛,4月份销量直接蹿升了290.9%,卖了2287辆车,市场份额达到了2.5%。瑞虎4 Pro能进入澳洲车型销量前20,意义非凡。这说明,奇瑞不仅在销量上有所突破,品牌也开始被澳洲消费者所认可。要知道,以前很多人对中国车的印象,还停留在“一分钱一分货”的固有认知上。现在,奇瑞用身体力行证明,咱中国车,质量也是杠杠的。这背后,是奇瑞在产品适配性、价格策略和可靠性提升等方面所做的呕心沥血的努力。
当然,比亚迪也没袖手旁观。4月份卖了3207辆车,同比增长127.4%。虽然澳洲取消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税收优惠,导致比亚迪销量环比有所回落,但它在电动车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和技术领先性,依然颇具竞争力。
不过,亦有品牌表现差强人意。譬如MG,以前在澳洲可是前十名的座上宾,但4月份销量却下滑了17.9%。这表明,在新老车型迭代、价格吸引力等方面,MG遭遇了挑战。
综而言之,2025年4月的澳洲车市,对于中国品牌而言,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月份。奇瑞和长城的双重突破,印证了中国汽车不仅能够出口,还能够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拓展品牌影响力。
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挑战依然如影随形。比如,产品合规、服务网络建设、当地政策变动等等,都是中国车企需要直面的问题。
但我深信,这股“中国力量”的崛起,已然势不可挡。中国车企,正在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进行蜕变。
澳洲市场,极有可能成为中国车企海外战略布局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版图。须知,在最为挑剔的右舵成熟市场中站稳脚跟,就意味着拥有了全球化的真正底蕴。
那么,在未来的征程中,谁能率先完成品牌化、本地化与差异化的“三化”跃迁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