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拥有一辆车是很多人的梦想,但实现这个梦想的第一步——获取车牌,却难如登天。北京车牌摇号概率之低,超乎想象,下面就让我们用数据来揭开这残酷的现实。
自2011年北京实施小客车指标摇号政策以来,中签率便持续走低。2011年首次摇号时,中签率约为9.39% ,那时人们对摇号获取指标还充满希望,觉得拥有一辆车并非遥不可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急转直下。到2025年,超62万个家庭与259万个人争夺仅9600个普通指标,个人中签率骤降至千分之一,这意味着平均每1000个人中只有1人能幸运中签 ,其难度堪比中彩票。
再看具体数据,2025年6月26日普通小客车指标摇号,共有256万个人和56万无车家庭参与,共同争夺仅仅1万个燃油车指标 ,个人普通指标中签率低至0.15%,相当于约667人中才有1人能中签;家庭普通指标中签率虽略高于个人,但也不足1% 。而单位指标中签率约1%,是个人中签率的6倍多。回顾摇号历史,中签率下降趋势十分明显。2011年首次摇号时,中签率约为1:11;到了2020年,降至约1:412;到2025年,更是进一步降至1:667 。十几年间,中签难度呈指数级增长。
从家庭和个人的角度细分,2025年第二期普通小客车摇号结果公布,9600张车牌在256万个人申请者和56万个家庭的激烈争夺中各有归属,个人申请者的中签率仅有0.15%,差不多每667个人里才有1人能获得指标;家庭普通指标中签数量为5660个,中签率为1.00% 。如果从20岁开始摇号,一直摇到80岁,60次摇号下来,按照现在的概率算,这辈子中签的机会也才50%。
新能源指标看似是另一条出路,但情况也不容乐观。2025年北京市小客车指标配额共10万个,其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8万个。但申请人数激增导致个人新申请者需要等待约9年才能获得指标。即便2025年5月面向无车家庭定向增发4万个新能源指标,排队大军依然望不到头。
为何北京车牌摇号概率如此低?主要原因在于供需严重失衡。北京常住人口超2000万,汽车需求极为旺盛。但每年新增燃油车指标仅2万个,远远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僧多粥少的局面日益严峻。同时,“僵尸车牌”现象也加剧了这一困境,据估算,北京约有十几万张车牌被闲置不用 ,这些车牌占用大量公共资源,却无法流通到有需求的家庭手中。此外,政策的倾斜使得燃油车指标竞争愈发激烈,如今80%的新能源指标优先分配给家庭,这使得燃油车指标的竞争愈发激烈 。
为了缓解“一牌难求”的局面,北京推出家庭摇号政策,向无车家庭倾斜,提高家庭中签概率。在家庭摇号中,通过家庭积分确定中签资格,家庭总积分越高,中签可能性越大 。比如三代同堂的家庭,家庭积分相对较高,在摇号中更具优势。数据显示,家庭新能源指标中签率相对个人普通指标中签率要高一些,达到了1.56%左右 。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摇号就轻松,毕竟参与家庭摇号的数量众多,竞争依旧激烈。而且对于年轻小家庭,由于家庭成员少,积分低,在家庭摇号中同样面临不小困难。
从当前政策导向和城市发展需求来看,未来北京车牌调控大概率会继续从严。虽然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和调整方向,如指标分配精细化,实施“基础配额+竞价拍卖”双轨制,在控制总量的同时,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发挥一定作用 ,缓解车牌供需矛盾;利用区块链存证系统实现指标全生命周期追溯,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减少违规操作空间;加大新能源指标占比,随着环保要求提高和新能源汽车技术成熟,新能源指标占比可能进一步提升 ,鼓励更多市民选择绿色出行。但北京车牌中签率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
总之,北京车牌摇号概率极低,对于众多渴望拥有车牌的人来说,是一场艰难的持久战。在政策不断调整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希望未来能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让人们的出行需求得到合理满足 。
关注恒业京牌小编小珊,下期带您了解更多北京车务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