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升级!数百名小米车主要求退车,车主:和宣传不符
近,小米汽车可真是“热闹”啊!一场由“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引发的退车风波,让小米汽车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数百名车主集体维权,要求退车及赔偿,这事儿可不小。
小米SU7 Ultra作为小米汽车的高端性能车型,其核心卖点之一就是售价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官方宣传中,这一部件被赋予了“纽北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提升下压力”“优化散热”等光环,雷军在直播中还称其为“内部结构完全改变”的技术突破。不少车主就是被这些宣传吸引,才决定下单的。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首批车主提车后,实测结果与宣传形成了巨大反差。多名车主使用鼓风机测试发现,风道开口处无法吹动纸巾,拆解后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未连接刹车散热系统,也未产生宣传中的下压力。第三方机构检测还指出,碳纤维前舱盖仅比普通铝制机盖减重1.3公斤,成本约1万元,与4.2万元的售价差距显著。车主们纷纷质疑该部件“装饰功能大于实用价值”,称其为“带孔的碳纤维皮肤”。
更让车主们不满的是,小米通过OTA更新将车辆马力从1548匹限制至900匹,要求车主在指定赛道刷出官方成绩才能解锁全部性能。这让许多车主感觉像是“花钱买半成品”,尤其是对无赛道资源的用户而言,高价购车却无法使用核心性能,心里能不憋屈吗?
面对车主们的质疑,小米汽车于5月7日深夜发布致歉声明,承认“信息表达不清晰”,并提出补偿方案:未交付订单可免费改配铝制前舱盖,已提车用户获赠2万积分(约合2000元)。但车主们认为该方案“避重就轻”——改配需重新排队30周以上,积分补偿仅为选装费的4.7%,且未覆盖退车诉求。
预订车主杨雷表示,自己因“双风道设计”选择购车,改配铝制机盖“失去购车意义”,而2000元补偿与4.2万元支出差距过大。维权群内近400名车主联名要求“无损退车”,并计划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发起集体诉讼,主张“退一赔三”。
这场风波对小米汽车的销量也产生了直接影响,4月交付量环比下降3%-4.25%,首次出现负增长。面对汹涌舆情,小米汽车尚未进一步回应,但董事长雷军5月1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艰难的时期。
希望小米汽车能妥善处理这次风波,给车主们一个满意的答复,也祝愿小米汽车能尽快走出困境,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