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订单造假有多疯?发布会没结束,20万订单已“内定”!

日前,国内汽车博主吴佩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爆料汽车行业存在“小订过万”数据造假现象。

吴佩称,有广告公司在新车发布会前几个月就开始策划“小订过万”数据,一是让消费者觉得是爆款,二是哄领导开心。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隔不了几个月就交付了,几个月之后进入平销期(平稳销售期),都藏不住的!

车企订单造假有多疯?发布会没结束,20万订单已“内定”!-有驾

图片来源:吴佩个人微博

博主质疑称,明知道 " 狼来了 " 只能用三次,为什么还要用。

博主强调,我不是具体指谁哈,朋友们不要对号入座,我就是说说行业现象,大家都克制一点好,省得媒体和用户在真假信息里雾里看花。

据了解,近期成都车展召开,多家车企在车展前发布新车,随后就发布了车辆订单 "XX 小时订单量突破万台 " 的销售战报。

但客观而言,车企公布的小订数量并没有多少说服力,因为小订随时可退,不少人提前小订,只是为了锁定上市前的预售权益,真正等到新车上市后,车辆价格如果和预期相差太大的话,消费者会集体退订。

对于用户而言,真想了解车辆的销售状况,还是要等到车辆上市后的上险量数据。

此次的曝光,揭开了汽车行业一个“公开的秘密”,即“小订过万”数据造假产业链。

什么是小订和大订?

在汽车营销领域,“小订”和“大订”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小定”指的是一般在购车时,消费者向经销商支付一定数额的钱款,作为购车的诚意金用户。小定一般在几千元人民币,金额比较小,购买车可以随时申请退款。对车企来说,“小定”数据是一个重要的营销工具,但是说服力并不强,其中含有大量“水分”,转化率并不确定。

车企订单造假有多疯?发布会没结束,20万订单已“内定”!-有驾
车企订单造假有多疯?发布会没结束,20万订单已“内定”!-有驾

1756886682893.png骗用户,博领导欢心!某车企订单数据造假,最终被曝光-有驾

图片来源:不同汽车品牌的小订海报

而“大订”一般指的是消费者与车企签订了正式购车合同,启动了车辆的生产和准备流程,支付较高且通常不可退的定金,并确定车辆的所有配置细节。车企常将“小定”数据用于宣传,展示市场对新车的初步热情。但由于“小定”不等于最终成交,其实际转化率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数据背后往往包含较多“虚量”。

在最近一两年时间里,策划小订数据造假的事件,在国内的汽车行业中,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业内人士透露,这种订单数据造假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了。广告公司会提前几个月为汽车厂家设计"小订过万"的营销方案。这些方案不仅包括做假的订单数据,还得组织水军在网上造势,连跟用户说的营销话术都得提前编好。这种有组织、有预谋的造假行为,使得表面光鲜的数据严重脱离了真实的市场需求。而这条灰色产业链也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整个行业的公信力。

车企为何要参与这种数据造假?

当下的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新车发布时的“预售战绩”成为其营销战的重要一环。 所谓的“小时破万”、“首日破两万”等捷报频传,已经形成了一种浮夸的风气。一些没有竞争力的车型,为了满足高层领导对销量的期望,更倾向于采用这种不正当手段。

车企订单造假有多疯?发布会没结束,20万订单已“内定”!-有驾

急需重建行业信任

吴佩表示,他的爆料不针对任何车企,是对整个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提出警示。他真诚的希望帮助媒体和消费者在海量真假难辨的信息中迷失方向。

在当下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各个车企应该更注重诚信经营,以真实、透明的数据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信任。从业者普遍认为,衡量车企销量的真正标准应该是“大定”数据,而不是那堆可能是“水军下单”的小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