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7订单破万,股价却蒸发120亿?市场用脚投票背后的品牌

7月3日晚,小鹏G7上市发布会现场掌声雷动——搭载3颗自研图灵AI芯片、续航702公里的新车,以19.58万起的“真香价”亮相,9分钟订单突破1万辆,社交媒体瞬间被“性价比之王”刷屏。然而资本市场的反应却像一盆冰水:次日港股开盘,小鹏股价直线跳水,盘中暴跌超7%,最终市值蒸发120亿港元。订单狂欢与资本逃离的诡异反差,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残酷的真相:当品牌形象滑向“中端”深渊,技术再强也难逃市场审判

降价求生,却陷信任与利润双杀困局

小鹏G7订单破万,股价却蒸发120亿?市场用脚投票背后的品牌-有驾

G7的定价策略堪称“自杀式冲锋”:比预售价直降4万,比特斯拉Model Y低6.8万,比小米YU7低5.8万。这种看似讨好消费者的举动,却引发连锁危机。小鹏副总裁曾高调宣称“G7绝无可能低于20万”,如今自打脸的操作让老车主愤慨:“承诺像废纸,品牌信誉何在?”更现实的是盈利焦虑——摩根士丹利测算显示,降价直接压缩毛利率2-3个百分点。而小鹏一季度净亏损仍达6.6亿元,要覆盖每月4亿固定成本,需月销5万辆以上,但G7与自家G6价格高度重叠,内部厮杀恐让目标成泡影。

品牌定位崩坏:从中高端“学霸”沦落“性价比打工人”

小鹏G7订单破万,股价却蒸发120亿?市场用脚投票背后的品牌-有驾

资本市场冷眼的根源,是小鹏模糊的品牌定位彻底暴露。2024年以前,搭载激光雷达的小鹏P7凭借L4级智驾标签稳坐“中高端神坛”;但去年推出15万级走量车型MONA M03后,销量虽冲上月度冠军,品牌调性却急速滑坡。用户心智中,“开小鹏”从科技新贵象征变成网约车常见选项。此次G7强攻20万级市场,恰与小米YU7正面相撞,但小米凭借“高端生态”光环稳占中高端心智,小鹏却被困在“中端性价比”的认知牢笼。一位投资者吐槽:“就像看到优衣库突然卖爱马仕,谁敢信?”

技术王牌失效?行业盈利生死战已至

小鹏G7订单破万,股价却蒸发120亿?市场用脚投票背后的品牌-有驾

讽刺的是,小鹏手握的技术底牌并不弱:自研图灵芯片成本比英伟达方案低40%,XNGP智驾系统在无高精地图城市通过率达92%。但这些创新未能转化为商业价值——智驾功能付费转化率仅12%,远低于行业25%的标杆水平。全行业价格战更让技术投入雪上加霜:中国汽车利润率已跌破4%,百余款车型卷入降价潮,中汽协甚至紧急喊话“无序价格战必须刹车”。当小鹏高呼“四季度必盈利”时,分析师直言:“月销5万辆是生死线,但消费者要的是便宜货还是黑科技?市场早给出答案了。”

尾声:破局钥匙或在“比亚迪式重生”

小鹏G7订单破万,股价却蒸发120亿?市场用脚投票背后的品牌-有驾

小鹏的困境像一面镜子,照出新能源赛道从“烧钱圈地”到“盈利求生”的残酷转折。理想靠增程路线实现20.5%毛利率,蔚来凭换电网络构建壁垒,比亚迪则用腾势、仰望子品牌破解低端魔咒。而小鹏的当务之急,或许是重塑品牌灵魂——正如一位用户感叹:“G7的AR-HUD能投射87英寸光毯,但照不亮小鹏模糊的定位。”当技术参数狂欢退潮,资本市场只会为清晰的商业逻辑买单。这场120亿港元换来的教训,是否能让车企看清:与其用降价讨好所有人,不如用品牌赢得一类人?

小鹏G7订单破万,股价却蒸发120亿?市场用脚投票背后的品牌-有驾

#AI热点大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