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起强制执行!3项交通新国标,所有车主骑行者必看

11月起强制执行!3项交通新国标,所有车主骑行者必看-有驾

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信息,三项与道路交通安全和通行密切相关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11月起相继实施,涵盖交通标志标线、电动自行车安全及机动车运行安全等关键领域。以下是具体内容及影响解读:

一、道路交通标志标线新国标:规范路权划分,提升通行效率

标准名称:《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1部分:总则》《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第9部分:交通事故管理区》(GB 5768.1-2025、GB 5768.3-2025、GB 5768.9-2025)

实施时间:2025年11月起分阶段实施

核心内容:

1. 适用范围扩展:首次将非机动车纳入管理范畴,统一网约车、充电站等图形标识,明确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等在混合交通中的路权 。

2. 标线优化:

- 颜色调整:左侧车行道边缘线由白色改为黄色,禁止车辆压线;停靠站标线、专用车道线等改为白色,增强视觉辨识度 。

- 新增换道线:在交叉路口专用左(右)转车道、车道减少路段等位置设置“鱼骨状”换道线,提示驾驶员提前规划变道 。

3. 事故管理区设置:首次明确交通事故现场需划分为预警区(提前200-500米设置警示标志)和警戒区(核心处置区域),通过反光锥桶、警示灯等设施防止次生事故 。

4. 智能交通衔接:要求可变信息标志与静态标志冲突时优先以动态信息为准,为自动驾驶车辆提供更灵活的路径指引。

影响:新标准将减少因标志标线模糊引发的逆行、随意变道等违法行为,预计可降低城市道路事故率约15%。例如,左侧黄线的设置将有效减少对向车辆剐蹭风险,而事故管理区的规范化设置可缩短现场处置时间,缓解交通拥堵 。

二、电动自行车安全新国标:强化防火与防篡改,明确过渡期政策

标准名称:《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

实施时间: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设置生产销售过渡期至2025年12月1日

核心内容:

1. 安全性能升级:

- 防火阻燃:与电池直接接触的塑料件阻燃等级提升至V-0级(最高等级),禁止使用易燃材料;整车塑料件总质量占比不得超过5.5% 。

- 速度管控:最高设计车速维持25km/h,但新增“超速断电”功能,车辆时速超过25km/h时电动机自动停止输出动力 。

- 防篡改设计: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均需具备防破解功能,例如电池接口需通过加密认证才能充电,禁止预留扩展接口 。

2. 功能优化:

- 载重与续航:铅酸蓄电池车型整车质量上限从55kg放宽至63kg,续航里程可提升至60公里以上 。

- 智能配置:经营性车辆(如外卖车)强制安装北斗定位模块,普通车辆可选装,实现实时位置追踪与异常报警 。

3. 过渡期安排:

- 生产端:2025年8月31日前可按旧标准生产,9月1日后必须符合新标准 。

- 销售端:2025年11月30日前可销售库存旧标车,12月1日起所有在售车辆需达标 。

- 使用端:已购买的旧标车可继续使用至地方政府规定的过渡期结束(部分地区延至2028年),但需通过备案登记。

影响:新标准将从源头减少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预计可使相关事故率下降20%以上。以北京为例,目前约30%的超标车将在过渡期后被淘汰,合规车辆的市场占比将显著提升。

三、机动车运行安全新国标:适配智能网联技术,强化主动安全

标准名称:《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2025)

实施时间:2026年1月1日起对新定型车型实施,2027年7月1日起覆盖所有新生产车辆

核心内容:

1. 智能驾驶规范:

- 自动驾驶分级:明确L3级系统需在驾驶员未及时接管时自动进入安全状态,L4级车辆需在设计运行域外提前30秒提示并停车。

- 网络安全:车载系统需符合ISO/SAE 21434标准,关键指令(如制动、转向)需端到端加密,OTA升级需向监管平台备案。

2. 主动安全配置:

- ABS强制:所有乘用车必须配备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禁止单踏板模式作为默认设置。

- 动能回收限制:当动能回收减速度超过1.3m/s²时,车辆需自动点亮制动灯,避免后车误判。

3. 特殊车辆要求:

- 校车:强制安装儿童座椅负荷传感器,超员时触发警报;限速60km/h并配备停车示意臂。

- 危险货物运输车:罐体需加装防倾覆装置,卫星定位系统与电子运单实时比对,确保运输轨迹可追溯。

影响:新标准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技术落地,预计到2027年,L2级以上自动驾驶车辆占比将超过40%。以新能源汽车为例,禁止单踏板模式默认设置可减少因驾驶员操作习惯导致的紧急制动延迟,降低追尾风险约12%。

四、其他相关标准与政策联动

1. 《汽车对行人的碰撞保护》(GB 24550-2023):2025年1月1日实施,要求车辆前部结构需降低对行人的伤害,特斯拉Cybertruck因车身设计不符合该标准,短期内难以入华。

2. 驾驶证年龄限制调整:2025年起,70岁以上驾驶员需通过记忆力、判断力、反应力测试(“三力”测试)方可继续驾驶,C1/C2驾照取消年龄上限。

3. 电动摩托车管理:合规电动摩托车需挂机动车号牌并考取对应驾照,“禁摩”城市除外,外卖/快递专用车可申请专用号牌并允许部分禁行路段通行。

五、公众应对建议

1. 交通参与者:

- 关注道路标志标线变化,特别是新增的换道线和事故管理区标识,避免误判路况。

- 电动自行车用户需在2025年11月30日前完成旧标车备案或置换,12月1日后购买新车时需确认是否符合GB 17761-2024标准。

- 机动车驾驶员需注意动能回收系统的制动灯提示,避免因“单踏板模式”依赖导致安全隐患。

2. 企业与行业:

- 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需在2025年8月31日前完成生产线改造,确保产品符合新国标;销售企业需清理库存旧标车,避免过渡期后积压。

- 汽车制造商需提前布局智能驾驶安全技术,确保2026年起新车型满足GB 7258-2025要求,特别是网络安全与数据合规方面的投入。

这三项新国标的实施将构建更系统的道路交通安全防护体系,从设施规范、车辆安全到行为引导形成闭环管理。公众可通过市场监管总局官网、“中国标准服务网”等渠道获取标准全文及解读,及时了解政策动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