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级家用车怎么选?试驾长安UNI-Z插混,一篇看懂

10万级家用车怎么选?试驾长安UNI-Z插混,一篇看懂

10万级家用车,怎么选?

是继续忍受油价的刺痛,还是拥抱电车的静谧?

燃油车省心,但钱包在流血。

纯电车省钱,可充电焦虑如影随形。

插电混动,成了最理性的折中。

长安UNI-Z PHEV,来了。

它不声张。

不炫技。

只想安静地,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

我试驾了它。

三天。

城市。高速。乡道。

满电。亏电。爬坡。堵车。

我想知道——它到底能不能扛起“家用车”这三个字的重量。

纯电续航,官方给的是65公里

城市通勤,够不够?

够。

日常上下班,接送孩子,买菜遛狗。

只要家里有桩,一周充一次,绰绰有余。

我实测,开启纯电模式,空调24度,市区走走停停。

10万级家用车怎么选?试驾长安UNI-Z插混,一篇看懂-有驾

最后剩电5%,跑了58公里

不算虚。

对这个价位的车,已经算实在。

但真正的考验,是亏电状态。

电量低于20%,系统自动切到混动。

发动机启动。

嗡——

声音传来。

但不恼人。

长安的蓝鲸混动,调校得越来越有味道了。

低速时,电机主导。

起步轻盈。

像纯电车。

中速,油电协同。

动力衔接顺滑。

没有顿挫。

高速超车,深踩油门。

发动机直接驱动。

动力随叫随到。

综合油耗,我开出了4.3L/100km

10万级家用车怎么选?试驾长安UNI-Z插混,一篇看懂-有驾

同级别,谁能做到?

空间,是家用车的灵魂。

后排。

我身高178cm。

坐进去。

膝盖离前排,两拳。

头顶,还有四指。

地板纯平。

中间乘客,不再“受刑”。

后备箱,常规容积365L

婴儿车。露营装备。年货。

都能塞下。

放倒座椅,接近1200L

搬家?应急?没问题。

智能化,不能只看屏幕大小。

UNI-Z的车机,用的是高通骁龙8155芯片。

反应快。

菜单逻辑清晰。

语音助手,能连续对话。

“打开车窗,调低空调,播放周杰伦。”

一句话,全搞定。

10万级家用车怎么选?试驾长安UNI-Z插混,一篇看懂-有驾

不卡。

不懵。

不像某些车,叫三遍才应一声。

但最打动我的,是细节。

比如——

静谧性

60km/h以下,纯电行驶。

车内几乎无声。

只有胎噪,轻微。

120km/h,风噪开始显现。

但对话无需提高音量。

发动机介入时,震动被隔绝得很好。

不会传递到方向盘或座椅。

家,就该是安静的。

还有——

悬挂调校

不是一味地软。

也不是硬邦邦。

过减速带,先柔后韧。

大坑洼,能吸住车身。

跑高速,又不飘。

10万级家用车怎么选?试驾长安UNI-Z插混,一篇看懂-有驾

稳。

这是长安的底盘功底。

十几年,没白练。

安全呢?

全系标配6气囊

L2级辅助驾驶

主动刹车

车道保持

这些,在10万级,本不该是奢望。

但UNI-Z给了。

不玩花哨。

只做实在事。

有人问:插混车,电池会不会坏?

长安提供三电终身质保

前提是首任车主。

条件不算苛刻。

比起某些“8年15万公里”的套路,诚意多了。

也有人担心:充电麻烦。

其实——

家充桩,220V就行。

晚上回家插上。

10万级家用车怎么选?试驾长安UNI-Z插混,一篇看懂-有驾

早上满电出发。

成本,一度电不到0.6元

百公里电费,不到30块

油车?至少70

一年两万公里,省下8000

三年,就是一部手机。

但UNI-Z,也有不足。

内饰用料,还是以硬塑料为主。

门板,中控台。

触感一般。

缝线,是假的。

但想想价格——

能理解。

毕竟,成本要控制。

钱,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电池。电机。底盘。

车机应用生态,不够丰富。

没有抖音。没有游戏。

但——

开车时,谁需要刷抖音?

安全,比娱乐重要。

10万级家用车怎么选?试驾长安UNI-Z插混,一篇看懂-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10万级家用车,该选谁?

如果你只想要一辆代步车。

便宜。能开。

那有很多选择。

但如果你想要一辆——

省油

安静

空间大

配置全

开得久还不心疼的车。

UNI-Z PHEV,值得放进清单。

它不完美。

但足够聪明。

像一个务实的中年人。

不张扬。

不浮夸。

把日子,过得踏实。

下一次更新,我想聊聊:混动车的长期使用成本,到底省不省?

数据说话。

不忽悠。

10万级家用车怎么选?试驾长安UNI-Z插混,一篇看懂-有驾

等我。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