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N8L引发关注 价格成为市场胜负手
孙少军那句“国庆期间腾势门店看N8L的客户非常多”,我特意去几个商场展台转了转。人气确实不假。但热闹能转化成多少订单?这才是关键。
观察了两个周末。发现看车的家庭用户居多。他们围着展车仔细打量。拉开每扇车门。反复调试座椅。对三排空间格外关注。这种细致不像是随便逛逛。
当下新能源市场,技术只是入场券。
腾势的技术储备毋庸置疑。三电系统、智能座舱、辅助驾驶,都达到主流偏上水准。但真正让消费者举起手机拍照的,往往是那个能旋转的中控屏,或是可以完全放平的座椅。技术终究要回归用户体验。
有位带着孩子的父亲算了一笔账:“如果28万起步,比预期低两万,省下的钱够装个家用充电桩再加三年保险。”他坦言30万是个心理门槛,“超过这个数就要重新对比竞品了”。
价格锚点效应在30万区间特别明显。
向上,触及豪华品牌降价后的领地。向下,与主流品牌旗舰车型短兵相接。腾势N8L卡在这个位置,需要同时展现产品力与价值感。
从腾势Z9GT的市场表现能看出端倪。33.48万起售价,三周蝉联细分市场销冠。说明品牌溢价正在被认可。但N8L面对的是更主流的家庭市场,容错空间更小。
市场给每个品牌标好了价码。比亚迪技术背书+奔驰品质基因,让腾势站在了自主高端的第一梯队。但这个位置能坐多稳,取决于每一次产品定价的精准度。
那位父亲最后说了句实在话:“车是好车,就等价格了。”
确实如此。28万,可能成为家庭用户难以拒绝的选择。30万,会让更多人陷入漫长的比较和犹豫。
现在的新能源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他们手握多个品牌的配置表反复对比。电池类型、续航里程、智能配置,每一项都要折算成价值。最终投票的,永远是钱包。
展台的人流只是序章。真正的考验在价格公布后的第一个周末。那时我们才能知道,这些关注度究竟能转化为多少实际订单。
腾势需要N8L走量。高端形象需要销量支撑。叫好叫座,缺一不可。
价格悬念即将揭晓。市场正在等待腾势的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