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套路深,避开这些坑,修车少花冤枉钱!

对于很多有车的朋友来说,4S店可以说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地方。

爱它,是因为它代表着“原厂”和“专业”,尤其是在车辆质保期内,去那里保养维修似乎是最稳妥的选择。

但恨它,也恰恰是因为这份“专业”背后,似乎总是藏着一些让人看不懂、摸不透的门道。

4S店套路深,避开这些坑,修车少花冤枉钱!-有驾

不少车主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满怀信任地把车开进去,本以为只是个小保养或者处理个小毛病,结果出来时一看维修结算单,上面的项目和金额常常让人大吃一惊,感觉自己的钱包像是经历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洗劫。

这种“小病大修”的现象,究竟是真实存在的普遍问题,还是个别情况下的误解?

这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4S店的盈利模式。

在今天,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单纯依靠销售新车的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很多品牌卖一台车甚至赚不了多少钱。

因此,绝大多数4S店的利润大头,都转移到了售后服务上,包括维修、保养、保险、精品加装等。

有行业内部人士指出,售后利润能占到一家成熟4S店总利润的六成以上,甚至更高。

这就意味着,接待您的那位服务顾问,他的薪酬和奖金很可能与他所能创造的售后产值直接挂钩。

在这样的业绩压力下,他们的角色就不再是纯粹的车辆技术顾问,而更像是一位身负销售指标的业务员。

4S店套路深,避开这些坑,修车少花冤枉钱!-有驾

当您的爱车驶入工位,在他们眼中,除了是一个需要解决问题的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潜在的“产值来源”。

理解了这层利益关系,我们再去看一些维修过程中的怪现象,或许就能想通很多事情了。

“小病大修”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就是对故障的夸大化解读,用一套普通人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制造一种“问题很严重,必须立刻处理”的紧张氛围。

举个很常见的例子,汽车仪表盘上亮起了一个故障灯。

车主心里没底,开到4S店检查。

服务顾问接上诊断电脑,查看故障码后,可能会表情凝重地告诉您:“先生,电脑显示您的发动机燃烧系统存在间歇性失火,这可能是由于喷油嘴堵塞、积碳过多或者点火线圈老化共同导致的。这个问题不容小觑,如果继续行驶,可能会损伤三元催化器,甚至在高速上造成动力突然中断,非常危险。我们建议您立即进行一套发动机深度养护,包括清洗喷油嘴、节气门、进气道,并且更换全部的点火线圈和火花塞。”这样一套说辞下来,既有专业分析,又有安全警告,大部分车主都会感到焦虑,很可能就同意了这套价值不菲的维修方案。

但实际情况可能是什么呢?

或许仅仅是因为前几天加的汽油油品不佳,导致氧传感器报了一个偶发性故障,甚至有些车辆在特定工况下也会误报警,只需要清除故障码就能解决。

或者,确实是有一支火花塞到了使用寿命,更换一支的成本可能也就百十元,却被“打包”成了一场数千元的“发动机大手术”。

4S店套路深,避开这些坑,修车少花冤枉钱!-有驾

另一种常见的手段是过度维修,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小的碰撞事故时。

比如,车主在停车时不小心剐蹭到了车门或者后翼子板,留下了一道划痕和轻微的凹陷。

在一家技术不错的社会修理厂,通过钣金修复和局部喷漆,可能花费几百到一千多元就能完美复原。

但到了4S店,服务顾问可能会拿出车身结构图,指着被撞的部位说:“您看,虽然表面看只是小伤,但这个位置的撞击力可能会传递到内部的防撞梁,甚至影响到车身骨架的刚性。为了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和修复质量,我们不建议钣金,而是推荐您整体更换整个车门或者切割更换侧围。”更换总成的费用自然远高于钣金修复,配件费和工时费都会成倍增加,服务顾问的业绩也就上去了。

但对于车主而言,这不仅仅是多花钱的问题。

一旦涉及到车身结构件的切割和更换,比如A柱、B柱、C柱或侧围,这台车在二手车评估体系中就会被定义为“重大事故车”,其未来的保值率会遭遇断崖式下跌。

车主为了一个本可以微创修复的“皮外伤”,付出的却是“截肢”的代价,不仅多花了冤枉钱,还亲手把爱车的价值给“修”没了。

此外,在常规保养中,故意引导车主提前更换尚能正常使用的零部件,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增收方式。

最典型的就是机油的更换周期。

大部分汽车的保养手册上都明确写着,使用全合成机油的更换周期通常在一万公里或一年。

4S店套路深,避开这些坑,修车少花冤枉钱!-有驾

但是,很多4S店会以各种理由,比如“国内路况拥堵”、“空气质量差”、“您经常短途行驶”等,建议车主每五千公里就更换一次。

服务顾问甚至会抽出机油尺,用纸巾擦拭后展示给车主看:“您看,机油已经这么黑了,润滑效果下降了,为了发动机好,得换了。”实际上,机油在工作中变黑是正常的,这恰恰说明它起到了清洁作用,将发动机内部的积碳和杂质悬浮在机油里。

在五千公里时,优质的全合成机油性能正处于巅峰状态,提前更换纯属浪费。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刹车片、刹车油、轮胎、电瓶等易损件上。

明明刹车片还有近一半的厚度,却被告知“已到磨损极限”;刹车油含水量明明在安全范围内,却被建议立即更换。

这些项目单价看似不高,但在每次保养中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那么,作为普通车主,我们该如何擦亮眼睛,避免成为“待宰的羔羊”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要对自己的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随车的那本《用户手册》或《保养手册》是您最可靠的“指导老师”,上面有厂家经过大量实验得出的最科学的保养周期和项目建议。

4S店套路深,避开这些坑,修车少花冤枉钱!-有驾

请务必花点时间阅读,做到心中有数。

当服务顾问的建议与手册有较大出入时,您就有底气提出疑问。

其次,要学会利用现代科技和要求透明化操作。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几十元一个的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蓝牙适配器,配合手机App,可以自行读取车辆的故障码,上网一查就能大概了解问题所在,不至于被对方的信息不对称所压制。

在店内,对于服务顾问提出的更换建议,可以要求“眼见为实”。

比如,更换电瓶前,要求用电瓶检测仪当场测试寿命;更换刹车油前,要求用含水率检测笔当场测量;所有更换下来的旧零件,要求拿给自己过目确认。

一个正规、诚信的店家,是不会拒绝这些合理要求的。

最后,要守住自己的钱包,学会说“不”。

在确认维修项目前,务必索要一份详细的报价单,仔细核对项目和费用。

并且可以明确告知对方:“单子以外的任何项目,如果要增加,必须先电话联系我,经过我本人同意才能施工。”如果遇到中途不断加项的情况,要有叫停的勇气,甚至可以将车开出来,去另一家店进行二次诊断,货比三家。

同时,保留好所有的维修单据和付款凭证,万一事后发现存在欺诈行为,这些都是您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维权的有力证据。

我们国家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正在不断完善,拿起法律和规则的武器保护自己,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