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3 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公示非全日制 MBA 拟录取名单,拥有 1800 万粉丝的抖音头部主播 “迅猛龙特蕾莎”(本名许锴蓥)以笔试 223 分(管理类综合 140 分、英语二 83 分)、面试 85 分、总成绩 79.67 分的表现引发社会关注。其分数超出国家线 61 分,在全国 2.3 万名报考者中位列前 15%,而该项目52.98 万元的学费标准与 “淘汰率超 60%” 的严苛选拔机制形成鲜明对比。
为备考,许锴蓥暂停 3 个月直播,推掉超 150 万元的商务合作,将 300 平米的直播间改造为 “云自习室”,通过镜头分享每日 10 小时的学习实况。她独创的 “18 分钟注意力单元切割法”—— 每专注学习 18 分钟即进行 2 分钟冥想 —— 在社交平台获得 2.7 亿次播放。公开资料显示,其备考期间完成 5 轮英语真题精刷、2000 + 道逻辑题训练,被粉丝称为 “网红学霸养成手册”。
笔试环节采用全国统考,许锴蓥的英语二成绩达 83 分(超国家线 30 分),展现出语言优势;面试环节实行匿名评审,7 位评委仅依据其作为 MCN 机构创始人的职业背景、直播行业案例分析能力等客观维度打分。复旦管院明确表示:“非全日制与全日制 MBA 执行相同的录取标准,杜绝任何形式的‘名人加分’。”
数据显示,许锴蓥的 223 分超复旦非全 MBA 近三年平均分 18 分,而该项目 “笔试占 55% 权重” 的刚性规则下,主观评分空间被严格压缩。有教育博主指出:“在管综数学、逻辑等客观题占比超 80% 的笔试中,‘名人光环’毫无用武之地。”
反对声音则聚焦于 “非显性竞争优势”:作为头部网红,其团队配备的商业分析师、行业研究员是否为备考提供了间接支持?统计显示,2025 年复旦非全 MBA 新生中新媒体从业者占比达 18%,较 2020 年增长 6 倍,折射出 “网红经济” 下的学历提升热潮与潜在的资源倾斜争议。
复旦 MBA 采用 “预审 - 统考 - 复试” 四阶段筛选,构建 “背景评估(30%)、面试表现(50%)、笔试成绩(20%)” 三维考核体系。近三年数据显示,网红考生的面试平均分与普通考生无显著差异(P>0.05),证明其考核机制对 “流量溢价” 的有效过滤。
教育学者分析,许锴蓥的选择契合非全 MBA “实战导向” 的培养定位 —— 该项目 70% 课程为商业模拟实训,其积累的粉丝运营、供应链管理经验可直接转化为课堂案例,形成 “实践反哺理论” 的良性循环。行业报告显示,拥有名校 MBA 背景的网红商业报价平均提升 30%,且更易获得跨国品牌战略合作伙伴资格。
当复旦以 “分数唯一论” 筑牢学术门槛,当网红通过合规路径实现职业跃迁,这场讨论早已超越个体案例。它既印证了 “勤能补拙” 的传统智慧,也暴露出教育资源获取能力的现实差异。正如《尚书》所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公开透明的机制下,每一份真诚的努力都应被尊重 —— 这或许正是流量经济与学术体系碰撞出的最大价值:让 “英雄不问出处” 的公平信仰,在具体的规则设计中落地生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