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高≠适合你,5个关键参数,懂行人都在看

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买车已经成了很多家庭的一件大事。

可真到了选车的时候,不少人都会觉得有点迷茫。

走进汽车销售店,销售人员往往会热情地介绍一些听起来特别吸引人的亮点,比如百公里加速有多快,中控屏幕有多大,或者有什么终身免费的保养政策。

销量高≠适合你,5个关键参数,懂行人都在看-有驾

这些宣传点确实很抓人眼球,但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开车来说,这些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

真正影响我们日常用车感受和后期花费的,反而是那些写在配置表不起眼位置的一些参数。

很多时候,销售人员不会主动去提这些,但懂行的人在买车前,都会把这些查得明明白白。

我们先来说说很多人都喜欢的SUV车型。

很多人买SUV,就是看中了它高大的车身和看起来能走烂路的能力。

但一辆SUV到底能不能轻松应对一些复杂的路况,比如上个陡坡或者过个沟坎,关键看的不是销售说的什么“越野模式”,而是三个实实在在的角度参数:接近角、离去角和通过角。

销量高≠适合你,5个关键参数,懂行人都在看-有驾

这三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理解起来很简单。

接近角,可以想象成是汽车的“下巴”有多高,它决定了车子在爬坡或者上马路牙子的时候,车头保险杠会不会先撞到障碍物。

比如一个坡度是25度的斜坡,如果你的车接近角只有20度,那车头还没上坡,保险杠下面就已经刮到了,让人心疼。

同样,离去角就是车尾巴的离地角度,它决定了车子在下坡或者离开一个凸起物时,车屁股会不会被地面卡住或者剐蹭。

而通过角,则是衡量车辆底盘中间最低点会不会被卡住的能力,当你开车经过一个像小山包一样的路面时,如果通过角不够大,车子就可能被“托底”,卡在中间动弹不得。

所以,如果你买SUV确实有偶尔去郊外或者走一些非铺装路面的需求,这三个角度的数值就非常重要,数值越大,代表车辆的通过性越好,你开起来也越有底气,不用时时刻刻担心会把车给磕了碰了。

销量高≠适合你,5个关键参数,懂行人都在看-有驾

接下来说一个和舒适度以及后期养车成本息息相关的东西,就是轮胎的扁平比。

现在很多车为了追求外观上的运动感,都喜欢配备大尺寸的轮毂和薄薄的轮胎,看起来确实很精神、很漂亮。

但是,这种“薄胎”是有代价的。

轮胎的侧面都有一串数字,比如“225/45 R18”,中间的“45”就代表扁平比,意思是轮胎侧壁的高度是轮胎宽度的45%。

这个数字越小,轮胎壁就越薄。

轮胎本身是车辆行驶时吸收路面震动的第一道屏障,厚实的轮胎壁就像一个充满气的垫子,可以有效地过滤掉很多细碎的颠簸。

销量高≠适合你,5个关键参数,懂行人都在看-有驾

而一旦胎壁变薄,这个“垫子”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路面上的一点点不平整,比如压过一个井盖或者减速带,车里的感觉就会非常清晰和颠簸,大大影响了乘坐的舒适性,尤其对于家里有老人和小孩的乘客来说,体验会更差。

而且,薄胎壁也意味着它更加脆弱,在路况不那么好的地方行驶,遇到一个尖锐的石子或者一个比较深的坑,轮胎就很容易出现“鼓包”的现象,一旦鼓包,这条轮胎就必须更换,而一条大尺寸的薄胎价格可不便宜,无形中就增加了用车成本。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只是在城市里代步的普通家庭来说,选择一个扁平比相对高一些(比如50或以上)的轮胎,虽然看起来可能没那么“战斗”,但换来的是更舒适的乘坐感受和更耐用的轮胎,这笔账其实是很划算的。

对于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朋友来说,续航里程无疑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宣传册上写的CLTC续航动辄五六百公里,甚至更高,但为什么实际开起来,尤其是在冬天或者夏天开着空调的情况下,续航会打一个不小的折扣呢?

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很少被提及的概念,叫做“电池可用容量”。

汽车电池上标注的容量,比如一块80千瓦时(kWh)的电池,这是它的总容量。

销量高≠适合你,5个关键参数,懂行人都在看-有驾

但是为了保护电池的健康和延长使用寿命,防止过度充电和放电,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会主动“锁”住一部分电量,不允许用户完全用尽。

所以,我们实际能使用的电量,也就是“可用容量”,会比总容量小一些,可能只有总容量的90%左右。

厂家宣传的那个理想续航里程,是基于这个“可用容量”在非常理想的测试环境下跑出来的。

而在我们日常使用中,开空调、跑高速、车载电器等等都会增加电耗,实际续航自然会比那个理想数值要短。

因此,在比较不同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时,不能只看宣传的CLTC续航数字,如果能查到这辆车的电池总容量和可用容量,再结合一些真实车主的能耗分享,就能对这辆车的真实续航水平有一个更准确的预估,避免买车后出现续航焦虑。

还有一个非常实用但经常被忽略的参数,关系到一辆车到底能装多少人和东西,那就是整备质量和总质量。

销量高≠适合你,5个关键参数,懂行人都在看-有驾

整备质量,简单说就是空车的重量。

而总质量,则是这辆车在法规上允许的最大满载重量,包括了车重、乘客体重和所有行李的重量。

用总质量减去整备质量,得出的差值,就是这辆车的额定载重量。

这个数字直接决定了你的车能合法、安全地承载多少重量。

我们来算一笔账,比如一辆车的额定载重量是450公斤,如果车上坐了5个成年人,平均每人70公斤,这就占掉了350公斤。

剩下的载重额度只有100公斤,要是再在后备箱放上几个大行李箱或者一些重物,就非常容易超过车辆的最大承载限制,也就是超载。

销量高≠适合你,5个关键参数,懂行人都在看-有驾

车辆一旦超载,不仅是违法行为,更重要的是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超载会使得车辆的刹车距离变长,转向时的操控性变差,轮胎承受的压力过大也增加了爆胎的风险,在紧急情况下非常危险。

所以,特别是对于那些经常需要全家满员出行,或者逢年过节需要拉不少东西回家的朋友来说,在选车时关注一下这个载重量参数,选择一个承载能力更强的车型,是对自己和家人安全的一份重要保障。

最后我们聊聊车内的“大脑”——车机芯片。

现在的新车,中控屏幕做得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多,导航、听音乐、看视频、语音控制,几乎成了一个移动的智能终端。

但是,这个大屏幕用起来流不流畅、反应快不快,起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屏幕尺寸,而是它背后那颗处理芯片的性能。

销量高≠适合你,5个关键参数,懂行人都在看-有驾

这就好比我们买手机,决定手机好不好用的关键是它的处理器。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汽车芯片,比如高通公司的8155芯片和更新一代的8295芯片,它们的性能就有明显的差异。

性能的强弱通常用一个叫“算力”的单位来衡量。

算力越高的芯片,处理信息的速度就越快。

这体现在日常使用中,就是你点击屏幕上的应用,它能瞬间打开;你用语音下达一个指令,比如“打开空调,调到23度”,它能立刻识别并执行,甚至可以处理更复杂的连续指令。

而如果芯片性能不足,车机系统可能就会出现卡顿、延迟,甚至死机的情况,极大地影响使用体验。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智能汽车都支持在线升级(OTA),未来可以通过软件更新增加新的功能。

一颗强大的芯片,意味着它有足够的性能储备来支持未来几年的系统升级和功能扩展,让你的车不容易过时。

因此,在预算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一款搭载了更高性能芯片的车型,相当于为未来几年的流畅用车体验上了一份保险,这是非常值得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