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沈阳驾校的赵教练。在驾驶座这行,一干就是25年,当教练也整整8个年头了。别的咱不敢说,但就科目三那点事儿,我算是琢磨得透透的。
今儿个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咱就唠唠那个让最多学员“栽跟头”的玩意儿——转向灯。
我这人有个习惯,爱记笔记。8年来,哪个学员在哪儿挂的科,因为啥,我都记上一笔。前几天我翻看了一下,自己都吓了一跳:因为转向灯挂科的,差不多能占到所有挂科学员的一半! 啥概念?就是每两个挂科的学员里,就有一个是败给了那根小杆子。
这些学员里头,有开车感觉特别好的老司机苗子,也有才毕业的年轻学生。他们挂科后,那表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不是懊恼,是懵。那眼神儿好像在说:“教练,我车开得溜啊,怎么就折在这上头了?”
其实啊,真不怪你们。要怪,就怪咱们练车的时候,光顾着练手上的活儿,忘了练心里的活儿了。
先说个真事儿。
就上个月,学员小李高高兴兴去考试。这小伙子练得是真不错,起步稳、换挡顺,路上处理情况也冷静。到了最后一步靠边停车,停得那叫一个漂亮——离边线正好30公分,不宽不窄。
结果你猜怎么着?系统说话了:“靠边停车,未开启转向灯,考试不合格。”
小李当时就愣那儿了,手还搭在方向盘上,半天没动弹。下车的时候,我看见他眼圈都红了。
你们说,冤不冤?
可话说回来,为啥这么简单的动作,这么多人就是做不对呢?
我琢磨了这么多年,发现根子就在三个地方:
第一,你们把开车想复杂了。
人一紧张,脑子就转不过来弯。很多学员心里想的是:“我要变道了,先打灯,再看镜,再扭头,再等三秒,再转方向...”这一套下来,跟背书似的,能不乱吗?
第二,平时练车太“随便”了。
忘了打灯?没事,下次记得就行。忘了关灯?没关系,反正不是考试。我告诉你们,这种“差不多”的想法最害人。一次两次,就成了习惯,等到了考场,你想改都改不过来。
第三,紧张这个玩意儿,专挑细节点欺负。
考试的时候,你们脑子里想的都是别熄火、别压线这些“大事”,打灯这种“小事”自然而然就忘了。这不是你们记性不好,这是人之常情。
那咋整呢?
我的办法就一条:把正确的动作,练到不用过脑子就能做出来。 就像你吃饭不用想怎么拿筷子,走路不用想先迈哪条腿一样。
具体咋练?我给你们几个“土办法”:
起步的时候,心里默念四个字:“左灯、镜、挡、刹”。
按这个顺序来,一个都不能少。我要求我的学员,听到“起步”指令,左手必须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左转向灯。这个顺序固定了,就像你回家必须先用钥匙开门一样,错不了。
变道的时候,记住五个字:“灯、镜、看、动、回”。
这里头有两个关键:一是“看”的时候,脑袋必须甩过去,让考官看见你这个动作;二是“回”的时候,必须自己亲手关灯,别指望方向盘帮你。
有个女学员让我印象特别深。她啥都好,就是观察的时候扭头幅度太小,说了多少次都改不过来。后来我跟她开玩笑:“你就当右边车道上站着刘德华,你猛地扭头看一眼!”她噗嗤笑了,但自打那儿以后,每次观察都做得特别到位。
转弯的时候,记住:“灯要提前打,关要随手关”。
快到路口了,听到语音就把灯打上。转完弯,车头对正车道的时候,手自然就跟上去把灯关了。这个“随手”特别重要,养成习惯了,想忘都难。
靠边停车的时候,记住:“灯是第一,眼要最后看”。
一听到“靠边停车”,别想别的,先打右转向灯,三秒以后再对点。确保转向灯没问题再操作。
再说个例子。
有个姓王的学员,练车的时候十次有八次忘打灯。后来我给他下了死命令:每次要打灯之前,必须大声喊出来“打灯”!开始他不好意思,脸红脖子粗的。练了几天后,不用喊了,动作自然就出来了。
后来他考过了,特意来谢我,说:“教练,我现在开车,手自己就知道该干啥了。”
这不就对了嘛!
再说点实用的。
咱们有些考场,路不太平。方向盘有时候自己回不正,灯也就关不上。所以一定要记住:灯是自己打的,必须自己亲手关,别偷懒。
考试的时候,车里很安静,转向灯“咔嗒、咔嗒”的声音听得特别清楚。你要学会听这个声音——它响三秒是在告诉你“可以动了”,它一直响就是在提醒你“该关灯了”。
候考的时候,别光顾着紧张。闭上眼睛,把考试路线在脑子里过一遍,特别是哪儿要打灯、哪儿要关灯,都想清楚了。这比你们瞎紧张管用多了。
最后啊,赵教练想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咱们今天反反复复练这个转向灯,真不光是为了那张驾照。你往后开车上路,打灯是在跟别的司机说话,是在告诉后车“我要拐弯了”,是在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手上拨动的是灯,心里装着的是安全,肩上扛着的是责任。
记住这句话,比你考一百个科目三都有用。
行了,今天就唠到这儿。要是还有啥不明白的,随时来问我。我就在训练场,等着你们。
(沈阳驾校 赵教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