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句话叫做“物极必反”,现在把这句话放到小米汽车身上,还是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目前小米汽车的现状,为什么这么说?
自去年3月底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小米SU7上市到今年3月底小米汽车一周年纪念日,小米汽车一路顺风顺水,销量势如破竹。毫不夸张的说,在整个2024年小米汽车不仅成为了国内汽车圈的流量密码,也让小米董事长雷军收获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堪称是国内汽车圈的“第一网红”。
不可思议的是,售价高达50多万的小米SU7 Ultra发售两小时,大定量就已经突破万辆,圆满完成全年的销量目标。不仅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就连小米雷军也都明确表示成功来的有点“猝不及防”。
也正是一切太过顺利,小米汽车还宣布全年交付量提升至35万辆。
然而,就在小米汽车刚刚过完一周岁生日,让小米董事长雷军“猝不及防”的又一件事情发生了。而这件事情的发生,对于小米汽车和雷军来说犹如当头一棒,将小米汽车带入了至暗时刻。
这件事情就是安徽小米SU7交通事故的发生,关于事情的经过,在这就不做过多赘述了。相信关注小米汽车的话,多少都会了解到。在整个4月,小米汽车的这起交通事故,同样也成为国内汽车圈最受关注的事件了。如今一个半月过去,关于事件的调查结果应该还是没有正式公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事件对于小米汽车和雷军本人的影响似乎在逐渐抹去。
如果没有意外的发生,小米汽车的高流量和高销量仍将会继续。说到这你也可能猜到了,又有意外发生了。套用小米董事长雷军的话来形容,同样也是有些“猝不及防”。
问题,就出在两小时大定量突破1万辆的小米SU7 Ultra身上。
跟小米SU7交通事故不同的是,小米SU7 Ultra这次出现的问题是涉嫌虚假宣传。
在小米官方的宣传中,称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的双风道设计不仅是改了外观件,内部结构也有改变可以起到给轮毂散热的作用。这个功能对于主打“赛道性能”的小米SU7 Ultra来说,确实是一个亮点。当然价格也不菲,选装价高达4.2万元。
然而,随着首批小米SU7 Ultra的交付有车主发现车辆的前机舱挖孔内部结构,跟普通的铝制机舱并没有太大区别,只是重量减轻了1.3公斤,但并没有官方所宣传的散热功能。
于是,有大批的小米SU7 Ultra车主开始集体维权要求退车。从目前网上公布的信息来看,维权群人数已经有400多人。
对此小米汽车官方的答复是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深表歉意,对于未交付的订单提供限时改配服务,可以改回铝制前舱盖。对于已经提车和限时改装结束前选配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的锁单用户,赠送2万积分弥补损失。
该消息一发布,就让小米SU7 Ultra的车主们更为气愤了,要知道2万积分只是相当于2000元的现金价值,真不知道的这个补偿政策到底是根据什么制定的?一点都不尊重小米SU7车主们的智商。
就在近日小米总裁卢伟冰在直播中表示,在本月的发布会上将会公布小米第二款车型YU7的相关信息。不知道随着YU7的热度,能否扭转目前小米汽车的不利局面。
4月的销量,小米SU7再次成为国内中大型轿车的销量冠军,这也是小米SU7连续4个月成为国内中大型轿车的销量冠军。不过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小米SU7已经连续三周销量下降了。不知道在5月份,能否成功卫冕其中大型轿车销冠的宝座。
版权声明:本文为车快评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且图文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盗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文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使用到您的作品,请联系我们索取稿酬或者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