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人倒霉,到底有多倒霉?但凡有点想象力,也想不到买个新能源车,竟然半路被断网,搞得像买了个二手手机,SIM卡都欠费停机。这事放在两年前你谁敢信?哪吒车主现在是真惨,买车那会厂家各种打包票,说得天花乱坠,什么基础流量终身免费,用户至上。现在玩意儿出了事,屁都不响一个,直接供应商发个短信,告诉你:以后你流量要自理了,车联网泡汤了。你说老百姓该哭还是该骂?
这个事就想问,咱车主到底错哪了?你说谁买车是琢磨着车联网会黄,还是担心哪天用个定位查找车,能把自己查到坑里去?大部分人买新能源车其实挺有幻想的,想着智能功能多方便,导航、气象信息、远程控制,哪怕OTA升级也成为了日常。结果好家伙,这下真成升级了……从原来的智能车主,直接升级成了“手动挡傻瓜”。本来自动泊车、远程开空调,家人朋友面前倍有面儿,现在全没了,钥匙兜里掏掏,智能化秒变机械化,这落差能不大吗?
很想问问哪吒车厂这帮高管,签合同拍胸脯的时候怎么不多掂量掂量?就算公司真有难处,能不能想想用户的感受?开发新车的时候各种流量服务做镶边,最后还不是靠这些噱头拉客户。现在事情一出事,流量商不伺候了,就指望消费者自己买单?哪有这样的道理?企业干不下去了,先甩锅,最后拉着用户一起进火坑,这不就典型的“割韭菜”吗?
你说这事企业一家责任吗?可市场逻辑就是这样,杀红了眼卷价格,谁胆子大、谁敢亏本卖谁火,拼命抢市场,最后卖出去一大堆东西,回头发现钱回不来了。哪吒这些新能源车企前几年卷得都快变天了,结果一到还账、研发、供应链,压根就没打算善后。供应商60多亿的亏空砸在那里,连车联网的钱都付不起,这说白了就是纯靠透支未来。
最气人的是,很多人当时图便宜,看到配置看上去比友商都良心,甚至很多人把“基础流量终身免费”当做选车的决定性因素,毕竟现在这一套服务/升级不是白给的。谁想到,车才开了一年多,这承诺跟打开九降风一样,一夜之间全没了。用户里头有年轻人,有带娃的有老人,谁买车不是奔着省心、智能、安全?现在好,一张短信,把所有的想象全砸碎了。
有时候真得琢磨一个问题,这种企业割用户的韭菜,损害消费者利益,监管部门是不是也有点责任?是不是在推企业破产重整之前,先想想20多万车主接下来怎么活?毕竟买车又不是小事,两三万的电器出问题商家都得承担售后,十几万、几十万的车,怎么能让用户自认倒霉呢?
其实问题还远不止流量的损失这么简单。很多哪吒车不仅仅是断网,整个智能驾驶、远程升级、地图导航、甚至一部分电子锁车控制都受影响。更极端一点,有些人还担心哪天通勤时远程钥匙失灵、车机死机,出险出事怎么办?一个厂家承诺的功能,用户按规矩买了单,一个都没落下,到头来全泡汤了,这合同精神、消费保障还讲不讲了?天底下哪有这种生意:你出钱我承诺,等我倒闭你自认倒霉。
咱们说到底,新能源车发展到今天这一步,智能化、车联网算是最基础的附加值卖点。结果到了哪吒这波企业出事儿,功能成了一地鸡毛。谁都不希望自己花了大价钱,买进家的是一个随时会变“半残”的大件废品。而且还不止一家新能源车企,现在行业竞争激烈,谁下一家破产、谁哪天又断网,这都难说——你信不信会有第二第三个哪吒?
那有人问了,这是不是就是早起用户的命?倒霉背锅也认了,谁让咱们赶上热潮?可问题是,如果这种事没人追究,商家都学会玩“先收钱后翻脸”的对策,以后国产新势力谁还敢买?新能源转型的信心全毁了。
就想问一句,现在车联网这么多服务,用户凭啥只能靠厂家良心?你说厂商没能力兜底、供应商说断就断,那消费者买服务、买承诺,是不是也需要更强的保障?咱们国家都说重视技术产业、智能汽车,平台、协会、有关部门总不能光看热闹吧?这些流量服务如果成了企业跑路的小尾巴,用户权益就成了笑话。
其实换个角度说,企业出了事谁都不愿意。哪吒这摊子摆那里,不见得真的想坑人。问题是,你在承诺的时候,凭啥不用更严格的法规限制?消费者协会有没有提前介入?银行、工商部门、工信、市场监管,制定新车准入的时候,能不能规定厂商破产重整或倒闭,必须留有基础功能服务资金托底?真要公司走不下去,能不能把服务移交给第三方保证基本使用?不管咋说,别把烂摊子全推给买单的老百姓,这买断式消费权利不能成一次性骗人买卖。
每次出事咱网友都吵一阵,可三天后关注散了,倒霉的还是这些无辜车主。现在买新能源,防的不光是汽车本身质量,更得防企业背后的大坑。散户在巨头和资本的游戏下,永远是最小的筹码,可消费这事讲规则,绝不只是谁先跑快谁赢。你让车主失信任,不但本企业死得快,还砸了整个行业的招牌。谁还敢再信你新能源车?谁还愿意首批支持国产科技?
再说回来了,这事其实也不是单靠政府,不少用户自己也得涨点心眼。买车别只图一时便宜,十几万东西多问一句:公司背后资金链扎实吗?遇到服务承诺,最好白纸黑字,问明厂家倒闭后怎么办,有没有保险兜底、第三方负责。你要觉得厂家说的一切都是“先到先得”,那可得小心了,说不定你就成了下一个哪吒的继任者。
但归根结底,行业还是得有人监管、有法可依,不然再多老百姓的教训也白痛。中国新能源车现在全球喊得响,但得把用户放在核心。企业苦衷咱理解,但不能让消费者为烂摊子买单。如果没有责任保障,以后所有厂家的“终身服务”四个字你信吗?
希望这事能敲响警钟。企业要赚钱,消费者想省心,两头都有理。可真到头来,只能让一方买单,这行业就算烧疯了、补贴完了、资本都撤了,也是一地鸡毛。咱们不争口气都不行。你们怎么看?以后买车,你最后信谁?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