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一个关于汽车的“巨无霸”的故事。
不知道您有没有想过,一辆家用车,最大能造到多大?
在二十多年前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用一款叫做“Excursion”(中文名叫“远征”)的车型,给了全世界一个既震撼又有些滑稽的答案。
这辆车大到什么程度呢?
毫不夸张地说,你开着它去加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多看两眼,心里犯嘀咕,这到底是辆SUV,还是一辆没喷黄漆的小型校车。
这台车就像一个活生生的时代缩影,它记录了上个世纪末美国社会那种极度乐观甚至有些浮夸的消费观,也生动地展示了当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撞上现实的油价时,会是怎样一个结局。
这台巨兽的诞生,得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美国说起。
那会儿的美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互联网热潮正席卷全国,人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觉得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汽油价格非常便宜,便宜到开大排量汽车根本不算什么负担。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美国人对汽车的追求也变得简单粗暴起来,那就是“大”,越大越好,越大越有面子。
当时,雪佛兰的Suburban是全尺寸SUV市场的老大,本身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
福特作为它的老对手,自然不甘心。
福特当时的工程师们琢磨的,不是怎么造一辆比Suburban更省油、更精致的车,而是怎么造一辆在个头上能彻底压倒它,让它在自己面前都显得“娇小”的车。
于是,一个在今天看来非常疯狂的决定诞生了。
福特的工程师们没有选择重新设计一个平台,而是直接拿来了他们最硬核的产品——福特F-250“超级任务”重型皮卡的底盘。
要知道,F-250这种皮卡,在美国是正儿八经的生产工具,是用来在工地上拖拽房车、游艇和重型机械的,它的底盘强度和尺寸都是按照工业标准设计的。
福特就这么简单粗暴地在这个“坦克底盘”上,加装了一个巨大的、方方正正的旅行车车身,福特Excursion就这么横空出世了。
这种做法,就好像把一个专业举重运动员的骨架,硬塞进了一件超大码的西装里,看起来威猛是足够威猛了,但也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笨重和不协调。
为了驱动这个体重动辄超过三吨的大家伙,一颗普通的心脏肯定是不行的。
福特为它准备了几个动力选项,其中最能代表它性格的,就是那台排量高达6.8升的Triton V10自然吸气发动机。
这台V10发动机能输出超过300匹的马力和接近600牛·米的巨大扭矩。
不过,这么大的动力,主要不是为了让你体验风驰电掣的快感,实际上,它笨重的身躯让它的百公里加速时间需要11秒以上,比现在很多普通的家用车还要慢。
这台发动机存在的意义,就是提供纯粹的、蛮牛一般的力量,让你能拖动几吨重的拖车还能轻松爬坡。
更有意思的是,这款发动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除了Excursion,它还被用在福特的房车、著名的“蓝鸟”校车,甚至一些城市的公交车上。
您想想看,开着一辆理论上的家用车,用的却是和校车、公交车同款的“心脏”,这种感觉在当时或许是一种身份和实力的象征,但现在回过头看,这简直就是一种对能源的极致挥霍。
我们一直在说它大,那它到底有多大呢?
我们来看一组冰冷但直观的数据。
它的车身长度接近5.8米,这个长度是什么概念?
现在马路上跑的很多加长版的豪华轿车,比如奔驰S级或者宝马7系,也就这个长度。
你想在市区的标准停车位里把它严丝合缝地停进去,绝对是一项技术活,很可能车头进去了,车尾还露在外面一大截。
它的宽度,不包括后视镜,就已经超过了2米,在中国很多老旧小区的双向车道上,它一辆车就能把路占得满满当当,会车基本就别想了。
它的高度也超过了2米,开进很多有限高的地下车库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就把车顶给蹭了。
它的重量更是惊人,根据配置不同,在3吨到3.5吨之间,差不多是两台现在常见的城市SUV的重量。
这辆车内部可以轻松坐下8到9个成年人,而且在坐满人的情况下,后备箱空间依然大到夸张,放下一家人的行李绰绰有余。
但这种巨大的尺寸,也让它的操控性变得非常糟糕,开起来的感觉不像是在开车,更像是在开一艘船,转弯半径巨大,路感模糊,对于日常城市驾驶来说,它已经不是“大”了,而是“累赘”。
真正给这头巨兽致命一击的,是它那令人绝望的油耗和不断上涨的油价。
根据当年大量车主的实际反馈,这台搭载V10发动机的Excursion,在城市里正常开,百公里油耗轻松突破23升,即便是在高速公路上以最温柔的方式驾驶,油耗也很难低于18升。
它有一个高达167升的超大油箱,但即便加满一次油,也跑不了太远。
在它刚刚推出的2000年,美国的油价还很低廉,车主们或许还能承受。
但进入21世纪后,国际油价开始了一轮波澜壮阔的上涨。
从2000年到2005年,也就是Excursion生产的这几年,美国的汽油价格翻了将近一倍。
到了2008年,油价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这一下,Excursion的车主们可就笑不出来了。
每天开着这台“油老虎”上下班,眼看着加油站的计价器飞速跳动,钱包的感受是最直接的。
曾经还能接受的出行成本,迅速变成了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
市场的反应非常诚实,Excursion的销量在上市第一年达到顶峰后,便开始了断崖式的下跌,从年销5万多台,一路下滑到停产那年的1万多台。
消费者用自己的钱包投了票,宣告了这种靠廉价汽油支撑起来的“巨兽时代”的终结。
如今,福特Excursion早已停产多年。
它作为一款主流家用车的尝试是彻底失败了,但在二手车市场和改装圈里,它却意外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因为它那个坚固无比的卡车底盘和巨大的内部空间,很多人把它买来,改装成超豪华的礼宾车、用于安保的防弹车,或者干脆打造成一台可以征服各种极限路况的越野怪兽。
现在在美国,你甚至可以用几千美元就买到一辆车况还行的二手Excursion,这个价格可能比买一辆高档自行车还便宜。
但这看似捡漏的背后,却是一个巨大的消费陷阱:买车的钱或许不多,但后续高昂的油费、维修保养费用,才是真正考验你财力的地方。
福特Excursion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款车的兴衰史,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寓言。
它告诉我们,任何脱离了经济现实和实际使用需求的设计,无论看起来多么强大、多么气派,最终都会被市场所淘汰。
这辆车的整个设计理念,和我们现在国内市场的主流追求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我们现在谈论的是新能源技术、是智能网联,是如何在日益拥挤的城市中实现更高效、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
而福特Excursion所代表的,恰恰是一种对资源极度消耗、对未来缺乏长远考虑的粗放型发展思路。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特定时代的浮华与盲目,也从反面印证了我们今天所走的节能、高效、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多么正确和具有远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