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注意到没有嘛。每次甩出来的销量数据,别的品牌都是最低个位数、零点几的,小米汽车倒好,整出个整数,到底是巧合还是套路?我看这不科学啊,反正我翻了下资料,零跑去年前三季度交付了39万多辆,大概每个月130万的样子(我这估算的,估计有偏差,但差不多)。你说这数据得多硬核啊,要不然怎么能一看就是整整一个整数?
说到整数据这块,我还挺喜欢琢磨。你知道吗,有家车企整个月的销量几乎都是整一块的,换句话说,找不到五六百的差异,没有票数的那种。会计要么做假,要么该改的都改了,反正我觉得这事情挺耐人寻味。
当然啦,个人觉得消费者还是最关心车子质量和性价比。像我朋友上个月提了辆埃安U,刚配完充电桩,感觉整个人都自信了不少。销售说:买了U,送充电桩不挂虚头。我当时就觉得:这事挺实在。你看,像蔚来和特斯拉,它们的价格比埃安高出不少,但销量也稳步走高。就算你不太喜欢自媒体吹的热闹,但不得不说,埃安的销量就是稳扎稳打,不像某些品牌,月月都数据不靠谱——我估算一下,差不多每个月交付2万到2.5万辆,能一直保持这个水平,挺难得。
我在评论区看到有人抱怨:为什么埃安不出口?其实我倒觉得,出口市场还得看政策和品牌的影响力,毕竟用户门槛拉低了不一定就代表市场认可。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中国的新能源市场那么火,出口没有跟上?有人说,国际市场还观望很多,看国内热度大概就行。
我觉得一个现象挺搞笑的,人们似乎都觉得全国人民人均两辆车——你说,这是不是有点夸张,但确实能体现咱们这个市场的疯狂。前几天我朋友说:就我家,三个人开三辆车,谁都挺喜欢。你想,这个数字比我预想的还要高。
说到市场活力,我还不得不提起小米。自从小米加入这个圈子,感觉整个市场都动起来了。之前我也没太在意,但近两年看,竞品都得努力了,特别是在价格和创新上。光是我身边就有两个朋友,买了米粉系列的车,觉得便宜还好开。
当然啦,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评论区里的你们是不是在吹水?实际开起来不一样。我倒觉得,人家自媒体再怎么吹,终归要看车本身的表现。你去试试埃安U、或者当初那款热门的蔚来,体验都挺不错的,至少让我觉得,这辆车是真的挺过硬的。
新能源汽车这块,真是人山人海——除了销量数据的整数门事件,我还好奇一个问题:什么样的技术突破,能让我们买的这个新能源时代更靠谱?电池技术是不是能彻底解决续航焦虑?或者,快充能不能变得更便宜、更方便?
这些都只是一点闲聊——我也不敢保证未来会怎样,但有一点我是真心觉得:这个市场,没有那么复杂,它就像一个大实验室,试错、创新、还得拼自己底子和耐心。你怎么想?要不要等个几年,看看到底哪个品牌能走得更长远?还是现在就冲一把,体验一下地气里的真香?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