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松雅湖边吆喝起汽车消费节,又是油卡电卡,又是刮奖金,外加“保价护航”,阵仗不小。副市长亲临站台,看来地方是铁了心要撑起这汽车消费的门面。
可话说回来,这年头操办汽车消费节,总觉得有那么点不搭调。倒不是说活动本身乏善可陈,而是,这汽车市场,尤其燃油车这块,还能支棱起来吗?
咱这代人,小时候对汽车那份憧憬,简直是刻进骨子里的。谁家门前停了辆桑塔纳,那得是街坊四邻艳羡的对象。今时不同往日,新能源车攻城略地,自主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选项多了,反而让人犯了嘀咕。
症结就在这儿:政府这般殚精竭虑地搞汽车消费节,到底是“借坡下驴”,还是有点“蚍蜉撼树”的意思?
明面上看,汽车消费节是刺激经济的灵丹妙药。看,油卡电卡一送,直接撬动消费杠杆。刮刮卡送现,更是简单粗暴,立竿见影。还有那“买贵必赔”,听着就让人踏实,恨不得薅一把羊毛。
然而,当我们想当然地将缘由归咎于“消费不振”时,是否忽略了更深层次的结构性痼疾?
先说说汽车行业自身。这几年,新能源车企的崛起速度,简直是“扶摇直上九万里”。比亚迪、特斯拉,外加一众新势力品牌,个个摩拳擦掌。反观传统燃油车,日子就没那么滋润了。技术迭代慢,油价又居高不下,年轻人越来越不买账。
再看看消费者的心态。早些年买车是改善生活品质,现在买车,不少人图的是便捷,或者纯粹是“刚需”。只是,随着共享出行、公共交通日渐普及,外加一线城市限购限行,买车的刚性需求,似乎也没那么强烈了。尤其是Z世代,他们更看重个性化、体验感,对汽车的“图腾崇拜”没那么浓厚了。
站在地方政府的立场,大兴土木搞汽车消费节当然有它的考量。汽车产业是重要的经济压舱石,能带动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况且,长沙县的中南汽车世界,在省内汽车商贸领域也算得上是“头部玩家”,自然要力挺。
但,单靠几个消费节的短期刺激,就能让汽车市场重返昔日荣光吗?恐怕是缘木求鱼。
与大众认知相悖,汽车消费的萎靡不振,并非简单地“囊中羞涩”或者“消费意愿低迷”,而是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悄然嬗变。年轻人更乐意把钱花在旅拍、潮玩、自我增值上,而不是把血汗钱砸在一台代步工具上。
而且,汽车消费节这类活动,短期效应显著,长期效果堪忧。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时亢奋,药效一过,还是得面对骨感的现实。
当然,长沙县搞的这些花样,也并非毫无价值。起码,它能让更多目光聚焦到汽车市场,也能给消费者带来一些实惠。再者,他们还打算举办汽车行业发展论坛、汽车巡展,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尝试,希望能寻觅到新的增长点。
说到底,汽车消费节,还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只有真正契合消费者需求,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才能赢得市场青睐。如果只是仰仗“买车赠油/电卡”、“现金红包雨”这些噱头,恐怕难以为继。
因此,这2025松雅湖商圈汽车消费节,与其说是提振汽车消费,不如说是地方政府在经济转型期的一次奋力一搏。它试图抓住汽车产业这根救命稻草,但成败几何,还得看市场和消费者的脸色。毕竟,时移世易,消费者的选择也日趋多元。
末了,回到开篇的诘问:政府如此卖力地搞汽车消费节,到底是“顺水推舟”,还是有点“螳臂当车”的味道?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只是,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单方面的努力,略显势单力薄。如同这消费节附赠的三顿半咖啡,苦中作乐,希望能提提神,让长沙的汽车市场,也能焕发生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