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比亚迪汉又要上新了,这事儿本身不稀奇,现在车圈一天不上新,都对不起那电费。但这次的“加推版”,我看完之后,第一反应是,王传福老师最近是不是也开始修仙了,而且练的还是那种“我不当人了,你们也别想好过”的禁术。
因为这次汉的升级,突出一个不讲道理。不是那种常规的“哎呀我们听取了用户反馈所以改了改”,而是“我预判了你的预判,并且直接把桌子给你掀了”。你看,续航给你加上去,纯电干到635km,混动也给你个245km的新选项。这是常规操作,属于练气期的基本功,大家都有。但接下来的操作,就开始魔幻了。加怀档,加冰箱。
诶,这就很有意思了。加怀档,本质上是在消灭一个所谓的“高级感”的门槛。过去,怀档这玩意儿,是奔驰这种品牌玄学的一部分,你坐进去,手上空空如也,中控台一片开阔,那种感觉,就叫“通透”,就叫“豪华”。结果比亚迪说,不装了,摊牌了,这玩意儿技术上值几个钱?我直接给你。这一下,就把奔驰架在火上烤。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它的护城河就是这种“只有我才有”的调性。现在比亚迪一把火把这个调性烧了,相当于对着奔驰大喊:大人,时代变了。
然后是冰箱。我作为一个中年人,第一次看到车里加冰箱这种操作,是理想搞出来的。当时我觉得,李想老师真是个天才,他精准地抓住了中国家庭出行的核心矛盾——不是里程焦虑,而是孩子想喝冰可乐,老婆想喝冰奶茶。这个需求,你平时感觉不到,但一旦被满足,你就再也回不去了。现在比亚迪也悟了,而且是在一个B级轿车上给你塞个冰箱。这就不是在做产品了,这是在搞闪电战。当你的竞品还在抠抠索索地研究怎么提升5公里续航,怎么优化零百加速0.1秒的时候,比亚迪直接一个大逼斗扇过来说:格局打开,朋友,你的用户可能只是想在堵车的时候,优雅地拿出一瓶冰镇巴黎水。
这就叫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这次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他根本不在乎你这个级别应该有什么,不应该有什么。他的逻辑非常简单粗暴:所有让用户爽的东西,不管它以前是哪个品牌的专利,不管它是不是“越级”,我全都要。加大加大加大。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比亚迪可能真的不是在造车,是在开一个移动的精装房样板间。你看,冰箱彩电大沙发,现在冰箱有了,彩电(大屏幕)早就有了,沙发(座椅)也越来越舒服了,还给你配上两种新颜色,“雾凇金”、“松影绿”,听着就跟房地产开盘似的。这套逻辑,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因为这完全不符合技术演进的逻辑,这纯粹是民粹的胜利。
说到技术,云辇C都快成标配了,这玩意儿本身是好东西。但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你跟消费者聊“智能底盘”、“毫秒级响应”,他的反应可能是“哦,好,666”。但你跟他说“有冰箱”,他眼睛直接就亮了。这就是反技术崇拜的现实。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一个技术牛不牛逼,不取决于实验室数据,而取决于它能不能在中国特色的魔幻交通里活下来。同理,一个配置好不好,不取决于它多有科技含量,而取决于用户能不能在发朋友圈的时候,多一个装逼的素材。这他妈才叫诚意!
我以前一直觉得,买BBA的人,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我就是比你高级”的心理按摩。尤其是奔驰,那个标,就是金钟罩铁布衫。但现在,比亚迪在干什么?他在用最朴素、最蛮横的方式,解构这种品牌玄学。你奔驰有怀档,我也有,你没冰箱,我还有。你卖的是品牌故事,我卖的是现实福利。当福利给到一定程度,故事就显得苍白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当另一个品牌给你实实在在的冰箱时,那种爱,好像也不是那么牢不可破了。
说到这我想起我那个破旧的罗技键盘,也是钢琴烤漆,那上面收集的指纹和灰尘,简直可以用来做生物学研究了。所以这次汉取消钢琴烤漆,我个人是举双手赞成的。
所以,比亚迪汉这次加推,本质上不是一次产品升级,而是一次精神喊话。它在对所有同行说:别装了,体面的时代结束了。接下来,是刺刀见红的巷战。大家把所有花里胡哨的技术名词都收一收,把所有关于品牌调性的PPT都删一删,直接问自己一个问题:还有什么东西,是隔壁有而我没有的?还有什么玩意儿,是我塞进去之后,能让对手心态爆了的?
这个逻辑的终点是什么?我猜,下一步可能就是车里直接给你集成一个火锅。就问你怕不怕?你以为比亚迪是在造车,其实人家是在修仙,他要的不是赢,他要的是直接飞升,把整个赛道都变成他的修仙道场。至于别人,对不起,道友,渡劫失败,安心成盒吧。这不叫竞争,这叫“道诡异仙”。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