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场上出了个新鲜事,让不少人听了都觉得有点意思,甚至还有点不敢相信。
事情是这样的:一家名叫凯翼的汽车公司,推出了一款新车,售价不高,最高配也才卖到6.99万元。
这本来在现在汽车市场里不算什么大新闻,毕竟价格便宜的车也不少。
但关键在于,这家公司给买车的客户提供了一个特别的福利,那就是可以打七五折购买五粮液的各种酒,就连市面上很受欢迎的第八代普通五粮液(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普五”)也包括在内。
这个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真的假的?”。
花几万块钱买台车,就能拿到千元级别高端白酒的折扣权,这听起来确实有点像天上掉馅饼。
咱们来仔细算算这笔账。
根据媒体去了解到的情况,凯翼汽车的销售人员明确表示,只要购买了他们公司的任何一款车,就可以通过官方的手机App注册成会员,然后在App的商城里,就能看到打折的五粮液产品。
比如,那款52度的500毫升第八代普五,在App里标价是1100元一瓶。
如果按照七五折来算,那买一瓶只需要825元。
这个价格是什么水平呢?
了解白酒市场的朋友都知道,五粮液为了维持自己的高端形象,价格一直都控制得很严,官方指导价长期在一千四百多块,就算在一些电商平台搞活动,能买到一千块钱以下都算是好价了。
现在直接降到八百多,这对于喜欢喝两口或者逢年过节有送礼需求的人来说,吸引力可就太大了。
有些网友开玩笑说,这到底是买车送酒,还是买酒送车?
要是每年买酒的需求量大一点,省下来的钱可能都够这台车的油钱和保险费了。
事情到这里,听起来是消费者占了大便宜的好事。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整个事件变得有点扑朔迷离了。
有媒体记者就这个“买车打折买酒”的活动去向五粮液公司求证,想问问官方是不是有这么个合作。
结果,五粮液方面的回复非常简单,就几个字:“不了解相关情况。” 这一下就让大家犯了嘀咕。
按理说,这么大力度的折扣,涉及到自己核心产品的价格体系,五粮液不可能不知道啊。
如果真是官方合作,那应该是大力宣传才对。
现在五粮液官方说“不了解”,这就产生了两种可能。
第一种,是凯翼汽车在单方面搞营销,自己找渠道弄了一批酒,然后拉上五粮液的大旗来给自己的新车增加卖点。
第二种,就是这两家公司之间确实有关系,但这个关系可能比较复杂,以至于五粮液卖酒的主管业务部门并不清楚这个活动。
为了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得深入去看一下这两家公司的背景了。
通过查询公开的企业信息可以发现,凯翼汽车和五粮液还真不是完全没关系。
资料显示,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它全资控股的一家子公司叫“四川省宜宾普什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凯翼汽车公司1.33%的股份。
看到这个数字,大家可能就明白一些了。
1.33%的股份,这个比例可以说是非常小了。
说白了,五粮液集团确实是凯翼汽车的股东之一,但只是一个持股比例非常小的“小股东”。
这种关系,更像是五粮液集团在本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布局的一部分,可能就是个财务投资,并不会过多参与到凯翼汽车的日常经营和市场营销活动中去。
这样一来,五粮液官方说“不了解”就完全说得通了。
很可能这个卖酒的活动,根本就不是五粮液集团总部层面批准的,甚至都不是白酒销售公司层面参与的。
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凯翼汽车利用了自己和五粮液集团之间这层“远房亲戚”的关系,再通过某些渠道(比如通过同样在宜宾的普什集团,或者其他经销商)拿到了一定数量的五粮液产品,然后把它包装成一个给车主的独家福利。
对于凯翼汽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营销策略。
在现在国内汽车市场竞争这么激烈的情况下,一个品牌知名度不高的车企,想要吸引眼球是非常困难的。
与其花大价钱去投广告,不如另辟蹊径,找到一个能让大家记住的点。
“买我的车,就能便宜买五粮液”,这个口号一下子就抓住了很多人的心理。
它把一个几万块的代步工具,和一个一千多块的高端消费品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对于那些讲究实惠、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增加了车辆的“附加值”。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事也反映出一些大集团在品牌管理上可能存在的漏洞。
像五粮液这样的超大型企业,旗下有很多子公司、孙公司,业务范围也很广。
负责卖酒的核心业务部门,首要任务是维护品牌形象和价格稳定,绝不希望市面上出现一个破坏价格体系的“口子”。
但对于集团下面其他非核心的投资部门或者子公司来说,它们的想法可能就不一样了,它们可能更关心自己投资的这家公司(比如凯翼汽车)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卖出更多的产品。
这种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就给凯翼汽车这样的公司提供了操作空间。
总的来说,这起“买车打折买酒”的事件,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样本。
它告诉我们,现在商家为了卖东西,真的是想尽了各种办法。
这种跨界捆绑的营销方式,只要产品本身质量过硬,给消费者的优惠也是实实在在的,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看到这种极具诱惑力的宣传时,要多留个心眼,明白这背后复杂的商业逻辑。
对于凯翼汽车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眼球营销,让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了这个品牌。
而对于五粮液来说,如何管理好自己庞大的品牌体系,防止品牌价值被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稀释,可能也是他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