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20254月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依旧人潮汹涌、闪光灯此起彼伏。但与往年相比,车展的气氛正悄然发生变化。炫目的新车、铺天盖地的发布会之外,展台背后,也有着不少车企的压力焦虑叹息。

燃油车向智能电动化过渡已成行业共识,但当技术红利逐渐消退、消费者愈发理性,曾经那些靠概念和速度抢市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产品、技术、品牌、体系能力的全面比拼如今的传统车企与豪华品牌,正努力迎合中国市场进行电气化转型,而在新势力阵营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2025我在上海车展#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作为2025年国内第一个A级车展,上海车展承载着各大汽车品牌全年的发展规划,不少重磅车型都选择在车展上亮相或发布。然而在一片热火朝天中,却有不少汽车品牌缺席这场年末盛会。

据了解,本届上海车展缺席车企有:北京现代、悦达起亚、捷尼赛思、东风雪铁龙/标致、哪吒汽车、极星、雪佛兰以及、劳斯莱斯、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超豪华品牌。其中不排除有品牌基于自身策略和考量,也有的品牌在越来越卷的市场中已难以生存。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以哪吒汽车为例,其曾是国内炙手可热的新势力品牌之一,月销量最高达到3万辆以上,但自2024年底以来,哪吒汽车便陷入经营困境,裁员、降薪、工厂停产、供应商讨债等负面消息不断,直到现在哪吒汽车的经营状况仍然堪忧,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数据显示,20251-2月哪吒汽车仅售出487辆新车,3月已经没有相关的市场数据披露,而这样的市场份额已经远低于此前破产或退市的品牌。此前,哪吒汽车尝试通过赴港上市缓解资金压力,但目前IPO已经失效。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作为韩系车的代表,北京现代、悦达起亚均缺席了此次上海车展,这也是现代和起亚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首次缺席A级车展。曾几何时,北京现代以“伊兰特+索纳塔”的组合拳席卷大街小巷,2016年更是创下114万辆的销量巅峰。

如今。现代与起亚在国内市场的存在感越来越低。自国产品牌崛起之后,韩系品牌便一再掉队,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下,诸多合资品牌紧跟市场推出多款电动车,而韩系品牌在这一市场的布局极少,特别是北京现代,虽然近几年北京现代也对索纳塔、胜达、伊兰特等车型进行换代,但在越来越卷的新能源市整体场动作缓慢。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同样的,神龙汽车旗下东风雪铁龙和东风标致也是如此,法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甚至比韩系品牌相比还低,车型更新也明显跟不上当下国内市场的节奏。不久前,神龙汽车官宣新能源品牌HEDMOS示界”,首款车型为“示界06”,瞄准主流大众市场,预计5月上市交付,虽然蹭了一把鸿蒙智行的热度,但这款车型想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想要成功,谈何容易?

过此次上海车展我们发现,当下汽车市场头部阵营的分化愈发明显。比亚迪、华为系的鸿蒙智行、吉利系等巨头展台人流如织,声量稳固,掌握着技术创新与供应链整合的主动权。与此同时,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某些新势力品牌虽然高调发布新车型,但从定价策略到产品定义,都显示出资源紧张、押注单一爆款的窘迫姿态。

数据也在印证这一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已有超过十家新势力品牌因资金链断裂、交付量不足退出市场2025年,这场优胜劣汰的车轮只会滚得更快、更重,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巨头,都必须在转型中找到真正可持续的生存模式。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我们在此次上海车展现场发现,反向合资车越来越多,丰田喊出“立全球,更中国”的口号,将研发决策权从日本总部移交给中国团队;宝马设立中国首席工程师制度,CEO称“能在中国出色,就能在世界出彩”;大众安徽成立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深入贯彻“在中国,为中国”的发展战略……

如今的合资车们,在中国新能源市占率超过50%后,纷纷按下加速键,开始积极拥抱中国科技与供应链体系。以大众为例:大众发布的ID.ERA概念车是一款完全由中方团队操刀设计的车型,也是大众推出的第一款采用增程式混合动力的车型。这款车整合了中国供应商的电池管理技术与智能座舱方案,在保留大众全球安全标准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用户对长续航、智能化的需求进行定向开发。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通用别克推出了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其“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支持MPV/SUV/轿车全车型,兼容纯电/插混/增程三种能源形式,适配前驱/后驱/四驱驱动方式,开始借鉴中国车企“用户定义产品”的模式。

一汽奥迪发布的两款新车A5LQ5L首次搭载华为乾崑辅助驾驶系统,奥迪在保留quattro四驱系统、EA888发动机技术积淀的同时,深度吸收中国企业在智能化的迭代成果,实现豪华燃油车的智能化破局。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丰田与华为合作的铂智7,采用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不仅配置激光雷达和融合感知系统,更搭载了适用于城市和高速场景的辅助驾驶方案,它展现了丰田在中国的彻底转向。

日产带来了N7Frontier Pro PHEV两款新车的首发亮相,高管透露,“到2027年夏季,将投放市场的新能源车型的数量,从原本的8款提升到10款,并在新能源研发上投入100亿元。”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通过这些动作,我们可以感受到合资品牌向中国消费者的妥协,这种转变加速了本土供应链的技术输出。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如今的车展不再只是“新车秀场”,而是变成了“技术擂台”,甚至有网友表示,现在的车展好像是一场科技展。确实,如今各大车企都在充电速度、续航里程以及辅助驾驶等方面“较劲”。兆瓦闪充、超级电池、L3级辅助驾驶......谁慢一步,就可能被甩开一个身位,并被市场所淘汰。

就目前来看,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65%,智能化驾驶辅助系统正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标配。从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到紧急制动等功能,L2级辅助驾驶系统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轻松、安全的驾驶体验,有效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而在这场智能化竞赛中,华为、地平线等供应商凭借着在芯片、算法、传感器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成为车企的“最强大脑”。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通过此次车展我们发现,智能科技供应链也开始走向台前,并“独享”超过10万平方米。包括三星、地平线、商汤绝影、科大讯飞、小马智行、Unity中国、芯驰科技等近百家芯片、半导体、雷达、ADA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军企业。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展台上以不同肤色和发色的外国人居多。一家电池生产厂商的工作人员表示,最近公司展台上来了迎来了不少陌生拜访的外国人,这些人会非常细致地询问产品、技术、投资以及技术趋势的细节,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这些产品很感兴趣。此外,英特尔、索尼、Momenta、杜比实验室等近50家国际知名企业也是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通过此次车展新产品的趋势来看,除了智能化,全球化也成了头部企业争夺新高地的关键词。要知道中国车企的出口规模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此次上海车展现场,奇瑞展台以“中国汽车,全球冠军”为主题,展示其连续22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出口第一的成就。2025年一季度出口25.5万辆,平均每30秒即有一辆奇瑞车销往海外。旗下瑞虎5X、瑞虎8 Plus等车型成为“百万出口俱乐部”成员,并通过技术创新进入“智造出海3.0”阶段,与西班牙EV MOTORS等国际品牌合作,推动海外建厂与技术输出。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上汽则发布“Glocal战略”(全球+本土),计划未来3年推出17款海外新车型,覆盖燃油、混动、纯电全品类。其海外累计销量已超550万辆,连续8年出口第一,并在欧洲、东南亚等地布局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如泰国KD工厂、欧洲设计中心)。MG品牌作为全球化先锋,累计销量超500万辆,在20多个国家销量前十,并通过本土化品牌主张(如英国“Get More”、中东“Beyond Expectation”)强化市场渗透。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在车展现场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海外经销商和海外媒体。可以肯定在未来,海外市场将成为新的增长驱动力。如果想要“做大做强”,中国市场是绝对不够的。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2025年的上海车展,不只是一次汽车新产品的盛宴,更像是一场行业“阅兵式”,在热闹表象下,淘汰赛的战鼓已然敲响。表面是新车云集,实则是优胜劣汰、洗牌重构的必然过程。

如今的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那些无法适应新环境、新技术、新市场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在我们看来每一次大洗牌,不仅是对泡沫的清理,也是新秩序的奠基。真正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品牌,必将在这场竞逐中脱颖而出,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对于中国汽车产业而言,经历一场优胜劣汰之后,或将迎来一个更高的新起点。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高品质、高性能的汽车产品可供选择。

车展观察|“消失的”品牌,汽车圈的淘汰赛-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