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

提到开车,相信很多人每天会盯着油表,却很少盯着脚下的会轮胎。

可一旦没有它,世界就停摆了。

但你或许想不到,这个看似普通的黑色圆环,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产业。

而在中国,全球第一大轮胎制造国里,有一个地方独占鳌头——山东。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全国三万多家轮胎企业,山东就占了1.43万家,从数量到规模、从营收到品牌,几乎都走在最前列。

有人调侃说:“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

可问题是,山东凭什么能做到这一点?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如果你从济南一路往东走,越靠近胶东半岛,橡胶的气息越浓。

潍坊、东营、烟台、威海,一路上几乎遍布轮胎厂。

全国每三家轮胎企业,就有一家在山东。

这种密集分布绝不是偶然,而是几十年产业积累的结果。

山东早在上世纪就形成了以青岛科技大学为核心的人才供给体系。

它被称为“中国橡胶工业的黄埔军校”,几乎所有鲁系轮胎大厂的研发骨干,都能追溯到这里。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再加上石油大学、山东大学等院校的支撑,人才链条一直没有断过。

除此之外,山东还占据了天时与地利。

轮胎的关键原料是石油和煤化工副产品,山东有胜利油田、兖州煤矿,又有齐鲁石化、裕龙岛石化等巨头,再加上全国最多的地炼厂,原料供应从不缺。

而且,山东是港口大省,青岛、烟台、日照港都能快速进口天然橡胶。

从上游到下游,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这里闭环。

久而久之,规模效应就形成了,原料缺了能就近调配,设备坏了能快速维修,企业扎堆带来的成本优势,是其他省份难以复制的。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如果只看数量,山东可能只是“大而不强”,但今天,它在品牌上的崛起,才是最令人刮目相看的地方。

2025年全球轮胎品牌价值榜,中国有6个品牌入围,山东独占4个。

青岛赛轮以9.04亿美元进入全球前十,成为国内第一个闯进10强的品牌,烟台玲珑以7.85亿美元排第12位,森麒麟和三角也跻身前25。

这意味着,鲁系品牌已经从“世界工厂”的代工角色,开始转向拥有自主话语权的全球玩家。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营收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2023年全国轮胎行业前十,山东占了七席。

双星266亿元、赛轮255亿元、玲珑201亿元,三角、浦林成山、森麒麟、昊华也都在百亿俱乐部里。

有人说,全国轮胎业的半壁江山在山东,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而是数据的直接写照。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轮胎曾经是个典型的“低关注度行业”,大家只看价格,几乎没人关心里面的科技含量。

可山东厂商早已不满足于此。

赛轮研发出“液体黄金”轮胎,寿命比普通轮胎长两万公里,节能效果明显,玲珑则专攻新能源车市场,研发出静音胎,拿下了比亚迪和小鹏的订单,三角的巨无霸工程胎在美国矿区被广泛使用,森麒麟更是攻下了民航轮胎的技术壁垒,打破了欧美的长期垄断。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这背后,是山东企业“认准了就干到底”的精神。

四十年间,他们先靠低价打开市场,再通过规模扩张站稳脚跟,如今开始在研发上持续投入。

技术突破,成了他们迈向全球的通行证。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但凡产业到达巅峰,危机也随之而来。

山东轮胎眼下也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海外的贸易壁垒,美国、欧盟频繁对中国轮胎征收高额关税,一旦失去价格优势,利润瞬间被压缩。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第二,新能源车的崛起带来了全新需求,电动车重量更大、加速更快,对轮胎的耐磨、静音、节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谁能率先推出“新能源专用胎”,谁才能抢到下一波红利。

第三,品牌溢价不足依然是痛点。

虽然赛轮、玲珑们进入了全球榜单,但相比米其林、普利司通,用户心智还差一截。

如何让世界消费者真正认可“中国胎”,这是接下来必须攻克的难关。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轮胎,这个最不起眼的工业品,承载着一个产业的厚重故事。

山东人把它从作坊做到全球,从便宜做到高端,从无名做到知名。

它不仅是一根产业链,更是一面镜子,让人看到中国制造业是如何在全球竞争中一步步走出来的。

山东轮胎,竟然撑起了中国轮胎业,它凭什么?-有驾
图片

或许未来你在高速公路上飞驰,脚下那四个黑色的圆环,就来自胶东的某个工厂。

它们滚动的不只是车轮,还有中国制造的底气与信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