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洋人们对比亚迪的观感,搞不好比某些“自家兄弟”还敞亮。
早些时候,浙江嵊州攒了个局,来了三百多号国际友人,主题定为“科艺双馨”。其中一个重头戏,就是让这些打欧洲、美洲、中亚来的宾客们,实打实地品鉴了一把比亚迪的新能源座驾。试驾、啜茗、赏越剧,这套连环招下来,不少老外直接惊呼“叹为观止”。
这事儿颇有嚼头。要知道,“中国智造”这四个字,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于不少海外买家而言,那可是跟“白菜价”、“粗制滥造”直接划等号的。可比亚迪愣是靠着硬核技术,生生掰正了这种固有印象。上海车展上,比亚迪的新车被老外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个水泄不通,各类“黑科技”更是引得海外媒体记者们快门按到手软。
有个乌拉圭的汽车掮客,在小试比亚迪的腾势Z9 GT后,赞不绝口,说这车驾乘体验上佳,空间阔绰,静谧性也属一流。瞧见没,这就是金字招牌的力量。
比亚迪能有今天这番光景,仰仗的啥?“技术为王,革新为本”呗。十二万余名工程师,潜心钻研,把新能源技术玩出了新花样。当下,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已经铺到了全球六大洲、一百多个国度和区域。在巴西,每十辆电动车里,比亚迪独占七席,而且销量还一直稳居魁首。斩获的奖项更是琳琅满目,从日本“年度风云车”到欧洲“安全+环保”双五星认证,这都是硬碰硬的实力认证。
单看今年一季度,比亚迪纯电动汽车劲销41.64万辆,同比激增38.74%,荣膺全球纯电销冠。仅这一个数字,就足以彰显比亚迪的市场竞争力有多彪悍。
不过,咱也得放平心态。比亚迪的功成名就,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骁勇善战,也离不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腾飞。换而言之,比亚迪是站对了风口。
当然,比亚迪也并非高枕无忧。一方面,海外市场的角逐日趋白热化,特斯拉这样的老牌劲旅,可不是善茬。另一方面,某些国家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也存在一些变数。这些都是比亚迪亟待攻克的难关。
话说回来,比亚迪与嵊州的珠联璧合,也颇具看点。双方筹划打造华东地区体量最大的电池及储能智造基地,这不仅能提振当地经济活力,还能孵化出不少就业机会。一位来自阿根廷的嘉宾,在品味宋式点茶时,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比亚迪的科技与嵊州的山水一样令人神往。这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诗意栖居”的调调了?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将比亚迪的成就归功于“技术革新”时,是否忽略了中国完备的产业链条和海量的市场需求?归根结底,再精湛的技术,也需要沃土才能开花结果。没有国内市场的鼎力支持,比亚迪很难走到今天。
还有一点,比亚迪的“扬帆出海”,也象征着中国品牌形象的嬗变。过去,一提到“中国制造”,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低端、廉价。而今,比亚迪正用自身的实力,向寰宇昭告:“中国智造”同样可以是高端、智能、绿色环保的代名词。
有人说,比亚迪的异军突起,是中国汽车产业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技术赢世界”的时代剪影。这话,我深以为然。
综上所述,比亚迪的成就,既是企业自身的勠力同心,也是时代的选择。它不仅仅是一家汽车企业,更代表着中国智造的未来走向。
未来局势如何演变?这谁也难下定论。但能够笃定的是,比亚迪还会继续在全球舞台上,搅动更大的风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势必会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辉。而我们,且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