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买车的人发现个怪事,花45万买车的都爱选增程,但花20万买车的反而更倾向纯电。比如问界M9卖了两万多辆,增程版占了九成,但20万价位的特斯拉Model Y销量还是比增程车高。为啥同样都是电动车,预算高低差别这么大?
我朋友去年花45万买了问界M9增程版,说就是冲着能跑长途去的。他以前开过百万级豪车,现在觉得这车座椅能调节角度,开长途舒服。但隔壁老王花20万买了辆增程SUV,现在天天吐槽,说油费比燃油车还贵,充电又麻烦。
数据上,今年第一季度增程车在45万价位卖得挺好,理想L6卖了1万多辆。但20万价位纯电车占六成销量,Model Y还是第一。增程车虽然打着“可油可电”的旗号,但实际用起来问题多。比如大部分增程车纯电续航就200公里左右,没家充桩的人只能去外面充电,费用比家用贵。
有人觉得没充电桩就得选增程,其实纯电车在市区开也够用。比如Model Y标续版能跑600公里,上下班跑个几十公里,一周充一次就行。但增程车用油反而更费钱,油电转化损耗大,实际油耗比燃油车高。我见过有人开增程车跑高速,表显油耗6升,实际跑了才发现得8升。
车企总说增程是油电过渡,但很多20万预算的人买了后悔。他们本来就是从十多万的车换的,最在意省钱。结果发现增程车油费高,充电又贵,反而不如纯电划算。不过45万价位的人不在乎这点钱,他们更看重配置和体验,比如座椅调节、辅助驾驶这些功能。
问界和理想卖45万的车,其实是因为他们定价就这么多。要是卖到百万,可能那些人就不买了。但20万价位的消费者,预算就卡在这,既要空间大又要配置高,还得省油,结果被营销话术带偏了。
增程车设计是“电为主,油应急”,但没家充桩的人反而更依赖油,这就背道而驰了。比如增程车油箱小,跑长途加油次数多,费时费钱。纯电车虽然要充电,但高速服务区现在充电桩挺多的,提前规划下也能跑。
现在市面上纯电车续航越来越长,800公里的都有了,增程车优势在缩小。不过车企还在推增程,因为能拿绿牌,政策还支持。但很多地方插混和增程上牌限制越来越严,未来可能没现在这么香。
我认识个增程车主,买车时觉得“可油可电”方便,结果现在后悔死了。没家充桩,充电贵,用油又费钱,反而不如同事的纯电车省心。他说要是早知道这样,直接选纯电就好了。
总之,买车前先想清楚自己需求。有家充桩或者经常跑长途,增程可以考虑。但20万预算主要在市区开,纯电更划算。别被“无焦虑”这种说法忽悠,实际用起来才知道哪个真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