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元硬闯考场,征服全地形,展现强悍实力

最近汽车圈里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值得咱们普通人也来聊一聊。

话说,我们平时在马路上看到的那些小巧玲珑的城市SUV,比如比亚迪的元,大家对它的印象是什么?

无非就是上下班代步、接送孩子、周末去趟超市或者郊区逛逛,方便停车,还省电。

可以说,它就是咱们老百姓过日子的“好帮手”,一个标准的“买菜车”。

比亚迪元硬闯考场,征服全地形,展现强悍实力-有驾

但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要把这么一台看起来文文静静的小车,直接开进一个尘土飞扬、到处是陡坡和泥坑的专业越野场地里去真刀真枪地跑一圈,你会怎么想?

估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这不是开玩笑嘛?那小身板,进去不就得趴窝?”“这不是自找没趣,等着出洋相吗?”这听起来确实有点像让一个习惯了在办公室里敲键盘的白领,突然去参加野外生存挑战,画风完全不对。

然而,比亚e迪还真就这么干了,而且还是在自己花大价钱建的专业全地形测试场里,给自己家的入门级小车——比亚迪元,来了一场超出常规的极限考验。

结果出来后,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

这台小车当然没能像那些硬派越野车一样征服所有险恶地形,但它在这种极限环境的逼迫下,却实实在在地展现出了一些平时根本看不出来的硬核实力,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下,原来我们眼里的“买菜车”,骨子里也藏着一股不为人知的狠劲儿。

咱们先从最常规的场地测试说起,就是在平整的水泥地上开。

测试项目是绕桩和紧急变线,这俩项目说白了,就是考验一辆车在需要连续快速转弯或者突然躲避障碍物的时候,听不听话,稳不稳当。

比亚迪元一上场,它的小个子优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车身短小,转弯半径就小,在密集的桩桶之间穿梭,感觉特别灵活,就像个 nimble 的小个子运动员,在人群里闪转腾挪,毫不费力。

比亚迪元硬闯考场,征服全地形,展现强悍实力-有驾

方向盘的指向也挺准,基本上就是手往哪儿打,车头就立刻跟到哪儿,没什么延迟,车身的姿态也控制得挺好,没有那种要甩出去的感觉。

在这一环节,它表现出了作为一辆城市SUV应有的灵活性,甚至比很多同级别的车都要好一些。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当车速提得很快,需要用一个比较高的速度去过弯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你会明显感觉到车身往一侧倾斜得比较厉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侧倾大”。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是因为它的悬挂系统调校得比较软。

悬挂,简单理解就是车轮和车身之间的连接部件,里面有弹簧和减震器,主要作用就是过滤掉路面的颠簸,让我们坐在车里感觉更舒服。

比亚迪元作为一辆家用车,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日常驾驶的舒适性,所以悬挂偏软是正常设定。

比亚迪元硬闯考场,征服全地形,展现强悍实力-有驾

可这种设定在日常驾驶时是优点,到了需要激烈驾驶的赛道上,就成了缺点。

偏软的悬挂支撑不住高速过弯时巨大的离心力,车身就会晃悠。

这时候,车上的一个叫“电子稳定系统”的安全配置就会立刻介入。

这个系统很聪明,它感觉到车快要失控了,就会自动帮你踩刹车,把车身姿态给纠正回来。

它的反应很快,能保证安全,但感觉上会有点突兀,就好像你正在流畅地奔跑,突然有个人出来拉了你一把,虽然是为你好,但节奏被打乱了。

所以,在场地测试这部分,比亚迪元的表现可以总结为:在城市里开,灵活好用,绰绰有余;但真要把它逼到极限,它还是会暴露出底盘偏向舒适、不够运动的本质。

接下来,就是这次测试的重头戏了——越野路段。

这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泥泞的坑洼路面、超过30度的陡峭坡道,这些地方别说是城市SUV,就是很多轿车开进去都得托底。

也正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比亚迪元作为一辆电动车的核心优势,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车辆面对一个又湿又滑的大陡坡时,如果是传统的燃油车,司机需要深踩油门,让发动机转速提起来,才能获得足够的力气往上爬,这个过程不仅有延迟,而且动力输出不好控制,很容易让车轮打滑。

比亚迪元硬闯考场,征服全地形,展现强悍实力-有驾

但电动车完全不同,比亚迪元的电动机在通电的一瞬间,就能爆发出它全部的力量,也就是310牛·米的最大扭矩。

这个数字对于一台小型SUV来说相当可观了。

这种“零延迟”的动力输出,让它在爬坡时显得底气十足,动力说来就来,没有半点迟疑,稳稳地就上去了,整个过程干脆利落。

更有意思的是在通过一些模拟的交叉轴路况时,也就是一个轮子悬空,一个轮子在坑里打滑的情况。

这时候,车辆的电子限滑系统就派上了大用场。

这套系统就像车辆的大脑,当它发现某个轮子在空转、使不上劲的时候,会立刻通过刹车系统给这个轮子一点阻力,然后把动力传递给另一边还抓得住地的轮子。

整个过程反应速度非常快,几乎是毫秒级的。

这就好比一个团队里,有人在“摸鱼”,聪明的领导马上就能发现,并且把任务重新分配给能干活的人。

靠着这套智能的电控系统,比亚迪元在好几次单轮打滑的情况下都成功脱困。

比亚迪元硬闯考场,征服全地形,展现强悍实力-有驾

这充分说明,在如今的汽车技术里,聪明的“大脑”(电控系统)在很多时候甚至比强壮的“四肢”(机械结构)更重要。

当然,夸了半天优点,它的短板也同样明显,而且是硬伤。

那就是它的离地间隙,说白了就是底盘离地面的高度。

作为一辆城市SUV,为了追求在公路上的稳定性和燃油经济性(或者说电耗经济性),底盘通常不会设计得太高。

这就导致它在面对一些比较深的坑或者凸起的石头时,非常容易磕到底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托底”。

驾驶员必须非常小心地选择路线,一点点地挪过去。

此外,它的车头和车尾下沿离地面的角度也比较小,这也限制了它去挑战那些坡度更陡、更极限的地形。

所以,在越野这个环节,比亚迪元给人的感觉是,它有一颗非常强大的“心脏”(电机和电控系统),动力充沛而且聪明,但它的“腿”有点短(底盘高度),限制了它施展拳脚的空间。

最后,是性能极限测试,就是看看这车在最极端的情况下表现如何。

比亚迪元硬闯考场,征服全地形,展现强悍实力-有驾

在全油门加速测试中,凭借电动机的特性,这台小车从静止加速到每小时100公里的时间轻松进入了8秒以内,起步那一瞬间的推背感非常明显,在城市里开,无论是红绿灯起步还是中途超车,都能给你很强的信心。

但是,在连续多次重刹车之后,刹车系统出现了轻微的热衰减现象。

简单说,就是刹车盘和刹车片因为反复剧烈摩擦,温度太高了,导致刹车效果有了一点点下降,刹车距离会比冷车状态下稍微长一点。

这也很正常,毕竟它配备的是一套为日常使用设计的刹车系统,而不是为赛道设计的竞技级产品。

同样,在高速通过连绵起伏的路面时,那套偏软的悬挂再次暴露了它的舒适性取向,车身会有一些多余的上下晃动,不够紧绷,稳定感不如在平路上。

总的来看,比亚迪把元这台车扔进专业全地形考场,并不是为了证明它是一台硬派越野车,这本身也不现实。

这次测试更像是一次公开的“体检报告”,它非常坦诚地向我们展示了这台车的优点和缺点。

它的优点在于,作为一台纯电动车,其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和强大,这让它在动力响应和智能脱困方面,拥有了超越同级别燃油车的潜力。

而它的缺点,比如悬挂偏软、离地间隙低,则完全是其“城市SUV”这一定位所决定的,是为满足绝大多数用户日常舒适驾驶需求而做出的取舍。

这次看似“出格”的测试,实际上是中国汽车品牌自信心的一次集中体现。

他们不再满足于只谈论配置和价格,而是敢于把产品拉到最严苛的环境中去检验,敢于把产品的长处和短处都摆在桌面上让你看。

这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从模仿到创新,从制造到技术研发的巨大进步。

它也让我们普通消费者明白,如今我们身边的一台普通国产家用车,它的技术底子和内在潜力,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固有印象。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