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瞅着这份四月的巨无霸SUV销量单子,我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世道,真他娘的变了!想当初,这片地儿还被德系三驾马车(奔驰、宝马、奥迪)攥得铁桶一般,如今呢?电车简直要把油老虎们摁在泥里狂揍。
理想L6仍旧是头牌,比亚迪唐L如彗星般窜起,宝马X5虽说还杵在前排,可隐约透着一股守擂的疲态。更甭提那些老炮儿燃油SUV,探陆、奥迪Q6、揽境,光听名字都让人觉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
先别急,这份榜单背后,难道仅仅是“电车剿灭油车”这么简单粗暴的故事?恐怕没那么轻巧。
咱先唠唠理想L6,这车能爆卖,很大程度上是它拿捏住了家庭用户的痒点。空间敞亮、配置拉满、智能化到位,再加上理想一贯的“超级奶爸车”人设,想不红都难。比亚迪唐L呢?这货能蹿升到亚军,一方面是比亚迪的金字招牌够硬,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它的定价够狠,直接把巨无霸SUV的价格拽到了一个新洼地。
话又说回来,理想和比亚迪的走红,也并非毫无龃龉。有人吐槽理想是“堆料怪”,只知道往里塞配置,压根没考虑驾驶乐趣。也有人觉得比亚迪是“价格搅屎棍”,靠着低价抢地盘,牺牲了利润。这些说法,当然都沾点边。
再瞧瞧宝马X5,曾几何时的扛把子,现在只能排在老四。这说明啥?说明消费者们日渐精明,不再无脑迷信洋牌子。宝马X5的品牌光环仍在,但已经撑不住它继续在市场上横着走了。
智界R7排在第六,这车其实颇有嚼头。它是华为和奇瑞拤伙攒出来的,既有华为的智能化黑科技,又有奇瑞的造车基本盘。但问题在于,它的定位有点拧巴,既不像理想那样死磕家庭用户,又不像宝马那样标榜运动基因,有点“两头不靠”的意思。
你看,这份榜单折射的不仅仅是销量数据,更是消费者需求的风向标,以及各路车企战略的成败兴衰。
当我们习以为常地把原因归结为“电车上位”时,是不是忽略了各个品牌在产品心智、定价策略、营销手腕上的差异化打法?
往更深处刨根问底,这份榜单也映衬出中国汽车工业的突飞猛进。过去,我们只能对BBA顶礼膜拜,如今,我们有了自家的品牌,自研的技术,甚至可以反过来“调教”他们。这难道不值得咱挺直腰杆儿?
当然,咱也不能乐过了头。中国汽车工业要走的路还长着呢,要啃的硬骨头还多着呢。但起码,咱已经驶上了康庄大道。
就像榜单上那些潮起潮落的名字,它们背后的故事,远比冷冰冰的数字更有看头。而这份榜单,也像一面明镜,映照出中国汽车市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的沧海桑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