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敦煌开讲,汽车大国如何变身文化强国?

最近,很多人可能都觉得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有点“不务正业”了。

大家印象里的汽车公司大老板,不都应该是天天待在办公室里看报表,或者穿着西装在发布会上介绍新车吗?

可魏建军倒好,前段时间竟然自己开着车,跑去参加国家级的越野拉力赛了,还是在漫天黄沙的敦煌。

这可真是头一回,没见过哪个这么大公司的掌门人亲自下场去“玩泥巴”的。

魏建军敦煌开讲,汽车大国如何变身文化强国?-有驾

这事儿还没完,没过几天,他又出现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里,跟敦煌博物馆的专家坐在一起,从古代的丝绸之路聊到千年前的壁画艺术,谈笑风生。

这下子,不少人就更看不懂了,纷纷议论说,魏建-军这是怎么了?

是公司销量太好,没压力了,开始放飞自我了?

还是说他想当个网红,给自己和公司炒作一下?

面对这些疑问,尤其是有人当面问他,这么玩越野,是不是忘了自己是造车的,应该把销量放在第一位时,魏建-军的回答倒是很直接。

他说,玩得开心,是为了脑子更清醒,更好地造车。

他觉得,越野本身就是研发工作的一部分,是真正去体验用户会怎么用车,而不是脱离了主业。

魏建军敦煌开讲,汽车大国如何变身文化强国?-有驾

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很多人还是半信半疑。

直到他在节目里,站在玉门关的古长城遗址前,非常动情地谈到“长城”这个名字的意义和责任时,大家才慢慢回过味来。

原来,这位造了一辈子车的老将,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离不开“造车”这两个字。

他不是在玩,而是在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寻找答案,这个问题就是:咱们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国了,车子造得又多又好,那下一步该怎么办?

怎么才能从一个只会埋头造车的“大块头”,变成一个有故事、有内涵、让全世界都佩服的“文化强国”?

要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咱们得先看看现在中国汽车行业的真实情况。

过去几十年,咱们国家的汽车工业可以说是上演了一场惊人的逆袭。

以前,我们都是跟在别人后面学,用我们的市场去换人家的技术,总感觉低人一等。

魏建军敦煌开讲,汽车大国如何变身文化强国?-有驾

但是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从2023年开始,我们国家的汽车出口量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了世界第一。

这可不是吹牛,是实打实的数据。

而且,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技术上的领先。

你看看现在的新闻,以前高高在上的德国奥迪,现在要找华为合作解决车机智能的问题;大众汽车主动找到了小鹏汽车搞技术合作;宝马和长城联手了,欧洲的大集团斯特兰蒂斯也和零跑汽车牵手了。

最让人觉得扬眉吐气的是,吉利汽车的技术已经开始卖给法国雷诺了,就连一直以技术为傲的日本丰田,在电动车领域也得依靠比亚迪的技术。

这说明,在造车这件事上,尤其是在新能源车这个新赛道上,我们已经从学生变成了老师,开始领跑了。

然而,在高兴之余,我们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

魏建军敦煌开讲,汽车大国如何变身文化强国?-有驾

那就是,我们的车技术很好,配置很高,价格也实惠,可一提到“品牌文化”,总觉得好像差了点什么。

你听听国外的那些老牌子,人家是怎么讲故事的。

德国奔驰一开口,就告诉你“汽车是我发明的”,那种发明者的自豪感,一下子就把品牌地位抬高了。

意大利的法拉リ,它不跟你多谈发动机参数,它跟你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美学,让你觉得买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件艺术品。

日本的丰田,几十年如一日地宣传它的“工匠精神”,让你相信它的车是精雕细琢、绝对可靠的。

还有美国的Jeep,它把二战时期在战场上驰骋的历史,变成了一种追求自由和冒险的文化符号。

说白了,这些成功的品牌,卖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故事,一种能让你产生情感共鸣的东西。

它们很会包装自己,在汽车工业一百多年的历史里,找到和自己相关的一点点闪光点,然后不断地放大,最后变成了品牌的灵魂,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这个故事买单。

魏建军敦煌开讲,汽车大国如何变身文化强国?-有驾

相比之下,我们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是守着一座巨大的宝库,但怎么把这些宝贝拿出来,变成我们汽车品牌的独特魅力,这方面我们确实还做得不够。

魏建军在敦煌的这一系列活动,其实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

他不是去旅游观光,而是去“寻根”,去为中国的汽车品牌寻找自己的文化故事。

为什么选敦煌?

因为敦煌这个地方太特殊了,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中心,它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探索、包容和坚韧的精神。

长城汽车的尝试,也远不是在车上印一个古代图案那么简单。

他们是在做一种深度的文化融合。

魏建军敦煌开讲,汽车大国如何变身文化强国?-有驾

比如,长城旗下的“炮”皮卡,设计师就公开说,车身侧面的线条灵感,来自于敦煌壁画里飞天仙女身上飘逸的彩带,这就把一种东方的韵律感融入到了硬朗的车身里。

还有坦克500那款特别出名的“敦煌绿”车漆,那也不是随便调出来的一个绿色,它的色彩灵感就源于千年壁画,让一辆硬派越野车凭空多了一份温润的文化气质,开在路上,就像一个行走的文化符号。

更厉害的是,他们还从技术上学习古人的智慧。

敦煌壁画为什么能在风沙里保存上千年颜色还那么鲜艳?

因为古人用的是矿物颜料,特别能抵抗风化。

长城汽车的工程师就从这里受到启发,研发出了更耐用的沙漠防护涂层技术。

你看,这就不是表面功夫了,而是真正把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变成了现代工业的产品力。

而且,这种做法在市场上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魏建军敦煌开讲,汽车大国如何变身文化强国?-有驾

有数据显示,现在我们国产车里,那些售价超过30万,并且融入了鲜明中国文化元素的产品,品牌溢价能力要比普通产品高很多,平均能高出23%,这个数字比德系车和日系车都要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长城的坦克品牌在中东卖得特别火。

沙特是坦克出海的第一个国家,那里的人们对沙漠和越野有着天然的喜爱。

当他们看到一辆来自中国,既有强大的越野性能,又充满了丝绸之路文化美感的车时,那种文化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结果就是,坦克300在沙特上市后,只用了10个月就成了当地同类车型里的销量冠军。

这就证明了,好的文化故事是全世界都能听懂的通用语言,它能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

所以,回过头来看,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是魏建军,是长城汽车在做这件事。

因为魏建军本人就是一个深度越野爱好者,他懂车,也懂用户。

魏建军敦煌开讲,汽车大国如何变身文化强国?-有驾

从他好几年前就亲自去阿拉善英雄会比赛,到后来把这个活动打造成世界级的越野嘉年华,再到他去都江堰,能把古代水利工程“因势利导”的智慧,和长城汽车混动技术的“能量分流”原理联系起来,就能看出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智慧与现代工业结合。

这次在敦煌,他提出的“万里精神”,既是在向修筑万里长城、开拓万里丝路的先人致敬,也是在总结长城汽车三十多年来坚持长期主义、苦练内功的发展理念。

这种精神不是空话,长城汽车投入上百亿资金,花好几年时间去研发一款可能在电动车时代看来有些“不合时宜”的V8发动机,就是这种长期主义的体现。

他认为,这是技术底蕴,也是品牌精神的象征。

说到底,魏建军的敦煌之行,其实是在为整个中国汽车产业探索一条新的出路。

我们连续十几年都是全球汽车产销第一,但是在世界最有价值的汽车品牌排行榜前十名里,却一直没有我们的位置。

丰田一家公司的利润,比我们好几家大车企加起来还多。

这种“大而不强”的局面,根源就在于我们的品牌附加值不够,缺少文化带来的软实力。

当德国人用精密机械来定义他们的文化,当日本人用极致服务来传递他们的价值时,我们中国汽车,也必须找到我们自己的、更深刻的文明表达。

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激活我们五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用我们自己的故事,去打破西方建立起来的话语体系,真正实现从“卖得多”到“卖得好”,从“规模领先”到“价值引领”的转变。

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把老物件放在博物馆里供起来,而是要像长城汽车这样,把祖先的探索精神和智慧,融入到我们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工业产品中,让它在全世界的道路上重新焕发生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