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车展现场,仰望U9的鸥翼门与极氪009光辉版交相辉映,岚图追光PHEV的智能座舱引来阵阵惊叹。展台上,从比亚迪的五彩矩阵到吉利银河的科技光芒,自主品牌百花齐放的盛况令人心潮澎湃,仿佛一场关于未来的盛大预演。就在这片繁华背后,一场静水深流的战略转型正在重塑中国汽车的竞争格局——从“多生孩子好打架”的规模扩张,转向“精耕细作提品质”的价值深耕,一场关于“生”与“育”的智慧抉择,正引领行业穿越内卷迷雾。
多品牌的战略价值:满足多元需求的必然阶段
回溯行业发展,“多品牌”战略曾是中国车企快速切入细分市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必经之路。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此有精辟论断:“在技术快速迭代、需求日益分化的新能源时代,‘多生孩子好打架’极具现实意义。”比亚迪凭借王朝、海洋、仰望、方程豹、腾势五大品牌矩阵,精准覆盖了从10万级家用车到百万级豪华车的全谱系需求;奇瑞构建奇瑞、星途、捷途、iCAR协同体系,以“探索”系列满足越野爱好者的渴望,iCAR则精准锁定年轻用户的智能电动SUV市场。这种多点布局,如同撒下种子,让企业在市场爆发期快速抢占不同用户圈层,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整合聚焦:高质量发展的进阶密码
然而,当市场增速放缓、竞争转向存量博弈,“五指张开”的代价开始显现——资源分散、内耗加剧、品牌辨识度模糊。敏锐的车企领袖们果断开启了战略聚焦的“合拢”进程。吉利汽车的经历堪称教科书级案例:从去年至今,它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完成了旗下几何、雷达、LEVC(翼真)并入银河,领克并入极氪成立科技集团,最终实现极氪科技与吉利汽车完全合并的“三级跳”,回归“一个吉利”。行政总裁桂生悦对此阐释深刻:“时间不等人,没有容错空间。唯有攥紧拳头,集中资源,才能在激烈竞争中打出强有力的一击。”这份决断,源于对效率与协同的极致追求,彻底规避了品牌各自为政带来的沟通成本与利益冲突。
国有巨头同样闻风而动。上汽集团打造“大乘用车板块”,将荣威、飞凡品牌合并协同,研发层面整合智己、飞凡资源至研发总院,实现从立项到开发的全流程统一管理。广汽集团则以总部搬迁至一线为起点,启动自主品牌一体化改革:成立自主品牌营销本部,统筹传祺、埃安、昊铂三大品牌营销;重构大研发体系,整合产品本部与研究院,以IPD流程为核心提升效率。东风汽车推动总部由战略管控向“运营+统筹”转型,构建“4+2”事业群架构,强化统一指挥体系。这些整合动作的核心逻辑清晰可见:告别重复投入,打通资源壁垒,追求规模效应下的成本最优与品质最优。
破局之道:技术深耕、用户至上与全球协同
整合只是手段,破除内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在于三个关键维度:
1.技术驱动长期主义: 岚图汽车CEO卢放强调“做难而正确的事”,将资源投向技术研发与制造质量。广汽集团则投入构建“星灵安全守护体系”和八大关键系统双冗余设计,高锐副总裁掷地有声:“所有技术升级绝不妥协安全底线。”奇瑞以全球碰撞安全实验室和五星标准为基石,将安全与技术视为“最大的底气”。这些投入是企业穿越周期的护城河。
2.用户价值是生存根基: “企业能否存活,决断于用户。”奇瑞的李学用道出本质。奇瑞工程师直接连接超120万用户,深度聆听需求。岚图投入5亿元焕新岚图FREE+,优化1366项功能,源自对用户反馈的“听劝”文化。正如卢放所言:“品牌的根基在实验室、在生产线、在用户的真实场景中。”将目光从流量拉回产品本身,才是赢得用户持久信赖的关键。
3.全球化协同新思维: 出海战略正经历从“走出去”到“融进去”的质变。奇瑞凭借累计出口500万辆的“笨功夫”,在全球建立8大研发中心,深入进行法规、政策、产品适应性、竞争力及文化“五维开发”,践行“In somewhere,For somewhere”本地化战略。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车企领袖们更发出“共同珍惜‘中国汽车’招牌”的呼吁,杜绝海外价格战与相互诋毁,彰显了全球化征程中的协作精神——“在汽车强国的长征路上,我们都是战友”。
未来之路:品质与效率的双螺旋上升
蔚来汽车的转型生动诠释了“效率求生”时代的生存法则。李斌直言必须成为“一家超级会算账的公司”。从Cost Mining(成本挖矿)项目收获6000多条线索,到推行“一百万倍成本思维”,再到供应链端的“分层解耦”策略提升复用率、建立透明供应链体系(GPS),蔚来通过“原子级降本”与精准管控,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实现了毛利率的稳步提升。这标志着新势力从“烧钱换规模”向精细化运营的关键转折。
中国汽车产业正站在从规模驱动迈向质量驱动的历史节点。整合资源、聚焦主业并非战略退缩,而是为了更精准地出击;告别“多生”的粗放,拥抱“优育”的精细,本质是对技术、品质与用户价值的深度回归。当五指紧握成拳,力量凝聚于核心技术突破与用户极致体验,当“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铿锵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穿越内卷的中国汽车品牌,必将以更强大的体系竞争力与更卓越的产品品质,在全球舞台绽放更璀璨的光芒。这场深刻的转型,不仅关乎生存,更指向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