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汽车产业现状,青岛加速发力,新能源成竞争关键

话说起来,谁能想到,“中国汽车制造第一省”这块金字招牌,竟然成了一场比赛车轮滚滚的马拉松?省与省之间你追我赶,暗流涌动,不依靠单纯的手快眼疾,而是在产业的“赛车道”上拼耐力、拼智慧、拼创新——甚至连统计口径都成了幕后操盘手,时不时给大家发个小彩蛋,谁有料、谁发力,排位表立马焕新。奇妙不奇妙?山东能不能在这个大混战里突出重围,靠的不只是运气,更要看关键时刻的“青岛引擎”能不能加足马力。咱们今天就不妨来聊聊,山东,到底几斤几两,这“第一”的头衔,它到底能不能握在手心?

你说,这事难不难?说容易也难——毕竟汽车这摊水,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既要有钱砸进去,还要拼技术、拼人才,不差这点资本门槛。但说钱好像山东也不差,今年汽车制造业收入5959.97亿元,产量234.7万辆,商用车号称老大,全国最大跑不了。在传统印象里,山东的确家底厚,工业起点早,乘用车商用车“饭碗端得稳”。别忘了,山东还有个青岛,号称胶东半岛的发动机,新能源发展新秀,产业链上下游一拉,稳得很。可问题来了,家底厚不意味着永远能吃老本,人家安徽、广东、重庆都不是吃素的。

山东汽车产业现状,青岛加速发力,新能源成竞争关键-有驾

别看安徽去年汽车产量还比广东差一大截,这才半年光景,靠着奇瑞这一把好牌,硬生生把广东掀翻在地,成了今年的“新晋第一”。这不是单纯靠数量,而是新能源赛道的优势拉开了差距。一句话,现在的汽车产业,谁抓住新能源,谁就有资格笑傲江湖。山东呢,也没闲着,瞅准新能源风口,在新能源商用车板块领跑,中游整车、上游电池材料、下游充电回收,都有成色。这条链子拉得老长,基本囊括了从头到尾所有门类,说成是全国最全也不夸张。

问题是,新能源乘用车才是决胜负的关键点。我们都知道,商用车天花板低、利润有限,走量容易拼品牌难。安徽靠奇瑞、比亚迪等本土大佬做支柱,传统强省广东则是合资企业转型期间稍显落后,重庆手里有长安汽车这张底牌,1-8月就造了161万台,新能源车更是涨势迅猛。山东嘴里常说“工业大省”,青岛也努力扛大旗,但回头一看,自己在乘用车领域短板还真不好蒙混过关。

不过这事还真不能光看产销数据。别忘了,统计口径大变样——以前算“企业总部在哪”,现在看“车子在哪造”。这一变,比亚迪在安徽的产出瞬间带飞这个省份;相反,广东瘦了一圈。这招“归属地规则”堪称幕后黑手,让省际排位突然大洗盘,不怪大家一再感慨,风水轮流转,没准明天就是你。这条规则说白了就一条——谁能吸引到顶流企业在自家落户、开工、增产,谁就能坐稳车企大省交椅。山东拼的,不仅是现有基础,还有对新势力、新业态的包容与创新能力。

说到产业链,这真是无形的护城河,也是竞争的隐形门槛。大厂长线布局,越是接近核心供应链,越能降低物流、人力、风险等各种成本。山东在产业链布局上一点不虚,41个工业大类齐全,新能源相关企业数量破10万,青岛8家整车企业、100余家规模不小的零部件头部企业,号称“全门类全配套”。这就像打游戏开了全地图,各个模块随叫随到,研发、生产、销售,闭环直接拉满。

山东汽车产业现状,青岛加速发力,新能源成竞争关键-有驾

青岛这两年发力也算硬气。研发端引进魏桥、一汽解放、云路等大院大所,外加歌尔微电子和宸芯科技把汽车智能座舱、C-V2X等前沿技术玩得风生水起。搞智能网联、布局固态电池、押注车路云一体化……多少省市就卡在这步棋没下明白,结果走着走着就跟丢了新赛道。青岛倒是自带“门面担当”属性,今年头一回,月产量全国第一,产业创新政策和智能化升级也是轮番加码。

山东汽车产业现状,青岛加速发力,新能源成竞争关键-有驾
山东汽车产业现状,青岛加速发力,新能源成竞争关键-有驾

出口能力同样不可小觑。咱中国新能源要出海,青岛港就是天然大门,毗邻日韩,有优势资源加持。国际市场说变就变,青岛在山东乃至全国的汽车出口门类和能力,说是安全垫也不为过。现在产业竞争“走出去”成了衡量硬实力的新指标,谁能出口,谁就多一分底气跟海外巨头较量。

山东汽车产业现状,青岛加速发力,新能源成竞争关键-有驾
山东汽车产业现状,青岛加速发力,新能源成竞争关键-有驾

说到底,能不能成“第一”,还得看有没有龙头企业硬扛。这东西吧,靠光鲜数字没用,得有头部车企持续拉动。而山东可不是没有牌。魏桥靠铝产业衍生出的新能源项目,从制造、原材料到车辆回收全栈掌控,锐胜王牌MPV今年市场表现非常给力,居于家庭用车销量榜前列,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凸显。青岛则拼命催产一汽解放转型,搞定微型商用车与乘用车“老本加新戏”,新车动力系统、智能化水平一个劲升级。奇瑞青岛工厂正全力爬坡,未来肯定是兵多将广,局面一片向上。

山东汽车产业现状,青岛加速发力,新能源成竞争关键-有驾

可话说回来,一个省份的产业升级、能否黏住顶流企业,跟地方政策、环境、创新平台甚至城市气质都密不可分。青岛虽说底子好,龙头强,但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终究偏弱,要咸鱼翻身需得招引更多头部企业区域总部、核心研发部门落地。换句话说,想要全省突破靠青岛发力,青岛要成长就得彻底补齐短板,拼出自己在智能化、出口、创新等新业态上的绝对优势。

山东汽车产业现状,青岛加速发力,新能源成竞争关键-有驾

说到“智能化下半场”,中国汽车产业有点像进了加时赛,不是谁先冲线,而是谁能持续发力,后来者依然可能追顶峰。这一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直接杠到55%,往后是电池、智能座舱、车路协同这些“高阶题”在考大家。青岛抓的几个方向——固态电池、智能座舱、车路云贯通,甭说,真是踩在风口浪尖上。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顶级产业项目、全国出口通道,一个接一个落地,布局毫不含糊。

可话再说清楚点,想当老大,绝非拍脑袋式的想象能满足,谁的龙头企业数量多、创新链条全、国际出海能力强,谁才是真正的“王者”。山东底蕴悠久,青岛成色十足,但光荣和梦想都在路上。被时代推着走的时候,谁都没资格松劲。

你看现在这行情,汽车制造早不是一锤子买卖,哪个省抢先完成新旧动能转换,哪个省才能坐稳头把交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变化、龙头企业的竞速、配套能力的PK、地方政策的发力,这都是赛场里的变量。青岛的“发动机”一旦全面咆哮,说不定山东真能撼动“汽车制造第一省”,就看能不能持之以恒把短板变成新优势。

山东汽车产业现状,青岛加速发力,新能源成竞争关键-有驾

说到底,这事儿跟谁也不能打包票。你说安徽会一直领先下去吗?广东今后能不能杀个回马枪?山东又会不会后来居上?一切皆有可能。产业转型,马太效应愈发突出,闭门造车不行,闭环创新才有出路。山东和青岛,固然有望一战,那就还得真刀真枪拼到最后,再见分晓。

大家怎么看,“汽车制造第一省”最终花落谁家?山东还有什么牌能亮出来?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呗,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产业专家。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