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万起售的“中国星·东方曜”,凭啥敢在2025年车市当“价格刺客”?所谓“全新东方曜”,到底“新”在哪儿?

2025年8月中旬起,国内新能源车市进入"金九银十"预热期,比亚迪秦PLUS降到7万内、吉利帝豪L HiP卷到8万出头,各大品牌都在喊"油电同价"。

结果到了9月9日,吉利旗下高端序列"中国星"甩出一记重拳——全新东方曜预售发布会官宣"9.97万元起",还带"曜启东方"的国风科技主题,现场观众还没反应过来,弹幕区已经炸锅:"价格是要硬刚所有合资A级车?""吉利这次玩真的啊!"

9.97万起售的"中国星·东方曜",凭啥敢在2025年车市当"价格刺客"?

9月9日这天,吉利中国星正式发布全新东方曜车型预售,9.97万-13.87万元的价格区间一出来,整个车圈都炸了。要知道,价格瞄准的是大众朗逸、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传统合资"销量王"的命门。

9.97万起售的“中国星·东方曜”,凭啥敢在2025年车市当“价格刺客”?所谓“全新东方曜”,到底“新”在哪儿?-有驾

更狠的是什么?

价格比2024年同级合资车终端优惠后还要低个1-2万,比同配置的自主竞品也便宜5000-8000块。到了9月23日正式上市时,起售价更是杀到9.87万,这波操作属实把合资品牌打了个措手不及。

吉利凭什么敢这么玩?

说白了,背后藏着两个硬核底牌。

第一个底牌是技术迭代到了临界点。

2024年10月,吉利发布新一代雷神EM-i超级电混技术,量产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5%,创下全球量产汽油发动机的最高纪录。虽然东方曜是纯燃油版,但它共享了同系列发动机的轻量化缸体技术和智能电喷系统。1.5TD版本搭载的BHE15 Plus发动机,热效率就达到了44.26%,WLTC综合油耗只有6.2L/百公里,比同级别合资车普遍的7-8L油耗要低15%以上。

一年跑两万公里,光油钱就能省出三四千块,这账老百姓算得门清。第二个底牌是成本控制打了"组合拳"。

吉利的供应链本土化率已经突破90%,连变速箱齿轮精密零件都换成了国产供应商,单台成本降了约8%。吉利把原本给新能源车预留的"银河OS车机芯片"下放到了燃油车上。2025款东方曜全系标配14.6英寸悬浮式大屏,搭载的是高通骁龙8155车规级芯片,配上魅族Flyme Auto车机系统,这套组合在10-15万级燃油轿车里简直是降维打击。

你再看看同价位的合资车,朗逸新锐入门版还在用小黑白屏配收音机功能,差距就像智能手机跟老年机的区别。

9.97万起售的“中国星·东方曜”,凭啥敢在2025年车市当“价格刺客”?所谓“全新东方曜”,到底“新”在哪儿?-有驾

有人可能会问:降价这么狠,吉利不怕亏本吗?

就得看2025年的车市大环境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会达到55%左右,实际数据也确实在范围——3月份渗透率51.1%,5月份冲到52.9%。

换句话说,市场上还有将近45%的消费者——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家庭、经常跑长途的用户、没有固定充电桩的租房族——因为补能焦虑、预算有限在观望燃油车。这部分人群的购车需求不是没有,而是被压抑了。合资品牌还在纠结"要不要降价""降多少合适",吉利一步到位,用"高配低价"把燃油车的体验拉到天花板。

你看比亚迪秦PLUS DM-i智驾版限时优惠后不到7万就能提走,这么一对比,东方曜9.87万起售还配上8155芯片、L2.5级智驾、6.2L油耗,性价比瞬间就凸显出来了。哪是单纯降价啊,根本是拿技术红利反哺燃油车市场,把合资品牌"躺赚"的老路子给堵死了。

所谓"全新东方曜",到底"新"在哪儿?

是噱头还是真功夫?

"东方曜"名字听着挺玄乎,像营销概念。但你要真扒开来看,车升级的地方全是实打实的硬货。咱们从外到内、从能看见的到摸不着的,一层层剥开说。

9.97万起售的“中国星·东方曜”,凭啥敢在2025年车市当“价格刺客”?所谓“全新东方曜”,到底“新”在哪儿?-有驾

先说外观设计,可不是贴个纹路就完事的"伪国潮"。车头采用了"飞檐式LED灯带",搭配中网的篆体星辉标,侧面腰线借鉴了宋代瓷器的"冰裂纹"肌理,连轮毂造型都参考了传统窗棂格。有人说是花架子,但你看数据——风阻系数做到了0.27Cd,比本田思域的0.29Cd还要低0.02。

别小看0.02的差距,高速行驶时风阻每降低0.01Cd,油耗大约能降0.2-0.3%,一年下来又是几百块的真金白银。低风阻还能降低风噪,时速120公里车内噪音控制在65分贝以内,静谧性已经接近B级车水准了。

再说动力总成,才是东方曜真正的"杀手锏"。1.5TD+7DCT的组合看似常规,但细节藏着黑科技。1.5TD发动机最大功率133千瓦(181马力),峰值扭矩290牛·米,匹配的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换挡逻辑优化了30%,实测零百加速7.9秒。

你要知道,同价位的卡罗拉1.2T零百加速要11秒开外,轩逸1.6L更是要13秒往上,差距就像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差距。更狠的是2.0TD版本,最大功率拉到175千瓦(238马力),峰值扭矩350牛·米,匹配爱信8AT变速箱,零百加速只要6.5秒,动力水平已经能跟一些2.0T的B级车掰手腕了。

加油这事也有讲究。1.5TD版本加92号汽油就够了,2.0TD版本要求95号,但综合算下来,1.5TD版本一箱油(油箱容积50升)能跑800公里以上,按照现在92号汽油8块钱一升算,满箱油也就400块,续航里程和经济性比很多插电混动车还香。

有实测数据显示,东方曜1.5TD版本在城市拥堵工况下油耗也能控制在7.5L以内,高速匀速行驶甚至能跑到5.5L,油耗表现已经接近混动车的水平了。

智能化配置这块,东方曜真正做到了"燃油车也能玩车机自由"。全系标配L2.5级驾驶辅助,包含自动泊车、高速领航、车道保持功能,高通骁龙8155芯片搭配Flyme Auto车机系统,支持安卓和iOS无线投屏,语音控制空调、导航、天窗时不用重复唤醒,说"把温度调到26度""导航到最近的充电站"就能执行。

9.97万起售的“中国星·东方曜”,凭啥敢在2025年车市当“价格刺客”?所谓“全新东方曜”,到底“新”在哪儿?-有驾

合资车现在还在玩"你好XX"的老套路,每次都要先唤醒再说指令,体验差距不是一星半点。

拿同价位的合资A级车对比,差距立马就出来了。朗逸新锐1.5L入门版(指导价11.29万),动力只有113马力,车机还是8英寸小屏配收音机功能,NEDC综合油耗5.5L(注意,是NEDC标准,实际油耗要高1-1.5L),倒车影像、定速巡航配置都得加钱选装。

东方曜入门版(9.87万)就已经标配倒车影像、定速巡航、10.25英寸液晶仪表、主驾电动座椅,配置密度堪称"降维打击"。

9.97万起售背后,吉利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

表面看吉利是在卖车,实际上是对"燃油车未来"的一次战略押注。

为什么偏偏是现在时间点?

答案藏在市场数据里。2025年是燃油车向新能源过渡的节点。

虽然新能源渗透率已经突破50%,但仍有接近45%的消费者——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家庭、经常跑长途的用户、没有固定充电桩的租房族——因为补能焦虑、预算有限选择燃油车。这部分人群的购车需求不是没有,而是被压抑了。合资品牌还在纠结"要不要降价""降多少合适",吉利一步到位,用"高配低价"把燃油车的体验拉满。

9.97万起售的“中国星·东方曜”,凭啥敢在2025年车市当“价格刺客”?所谓“全新东方曜”,到底“新”在哪儿?-有驾

你看比亚迪秦PLUS DM-i智驾版限时优惠后不到7万就能提走,这么一对比,东方曜9.87万起售还配上8155芯片、L2.5级智驾、6.2L油耗,性价比瞬间就凸显出来了。

为什么是中国星序列来打这场仗?

就得回顾一下吉利的品牌布局。中国星是吉利2021年推出的高端序列,定位高于帝豪,低于极氪,目标就是"让老百姓开得起的高端车"。之前星瑞、星越L已经靠"越级配置"打出口碑——星瑞2.0T卖13万出头,配置能吊打18万的合资B级车,2024年单月销量巅峰期突破2万辆,全年累计销量超过17万辆。

这次东方曜延续"技术下放"策略,用燃油车的壳装新能源的芯(车机、智驾、热管理系统),收割"既要性价比又要面子"的用户。

吉利的算盘打得很精。如果东方曜月销能突破2万辆(参考星瑞的巅峰数据),不仅能打脸那些唱衰"燃油车已死"的论调,还能帮吉利守住10-15万价格带的份额,为极氪等新能源品牌"向上走"铺路。

更深层的逻辑是什么?

供应链的成本分摊。吉利现在年销量超过160万辆,其中新能源占比接近40%,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共享零部件(比如底盘、电子架构、车机芯片),规模效应一上来,成本就能快速摊薄。东方曜卖得越多,吉利整个体系的议价能力就越强,是一个正向循环。

再往远了看,燃油车市场虽然在萎缩,但绝对体量依然庞大。2025年1-5月,全国乘用车累计零售318万辆左右,其中燃油车(含混动)占比仍接近50%,就是将近160万辆的市场。吉利用东方曜守住这部分市场,等新能源技术进一步成熟、充电设施更完善,再引导这批用户升级到极氪、银河等新能源品牌,才是一盘"长期主义"的大棋。

有业内人士预测,如果东方曜能在2025年下半年稳住月销1.5万辆以上,全年销量有望突破10万辆,成绩足以让吉利在燃油车市场站稳脚跟,同时为新能源转型争取宝贵的缓冲期。

9.97万起售的“中国星·东方曜”,凭啥敢在2025年车市当“价格刺客”?所谓“全新东方曜”,到底“新”在哪儿?-有驾

网友都在问:车靠谱吗?

合资车主要不要"叛逃"?

东方曜的热度起来之后,网上最多的讨论就是:"9.87万是最低配吧?

会不会减配严重?"

咱们先把疑虑打消。预售起步价虽然低,但配置一点不含糊——主驾电动座椅、10.25英寸液晶仪表、倒车影像、定速巡航都是全系标配,高配才有的是L2.5级智驾和14.6英寸大屏。

对比合资最低配,比如轩逸经典手动挡(指导价9.86万),连ESP车身稳定系统都没有,气囊只有两个,安全配置的差距能让人窒息。东方曜入门版至少有六气囊、ESP、胎压监测"保命配置",属于"入门即中配"的良心定价。

还有人在纠结:"燃油车还值得买吗?

新能源不是更香?"

问题得分情况看。如果你家里有充电桩、每天通勤距离50公里以内、用车频率不高,那新能源车确实省心省钱,一公里成本可能只要一毛钱。但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家里没充电桩、小区物业不让装桩、冬天续航焦虑、充电排队烦人,那燃油车仍然是最优解。

9.97万起售的“中国星·东方曜”,凭啥敢在2025年车市当“价格刺客”?所谓“全新东方曜”,到底“新”在哪儿?-有驾

东方曜低油耗(6.2L)+高可靠性的燃油车,加油站遍地都是,不用等充电排队,冬天也不掉续航,跑高速不用提前规划充电站,"说走就走"的自由感是纯电车给不了的。

和同价位的国产竞品比呢?

长安UNI-V(指导价10.89-13.49万)更偏运动取向,底盘调校偏硬,适合喜欢激烈驾驶的年轻人;奇瑞艾瑞泽8(指导价10.99-14.99万)空间更大,后排腿部空间能到三拳,适合家里有老人小孩的多人出行需求。东方曜胜在"均衡"——动力够用(1.5TD 181马力、2.0TD 238马力)、油耗更低(6.2L比UNI-V的7.5L省不少)、车机更智能(8155芯片流畅度碾压同级)、还挂着吉利"高端序列"的标签,适合不想折腾、想要"一步到位"的家庭用户。

合资车主要不要"叛逃"到自主品牌?

问题在2025年已经不是选择题,而是趋势题。数据会说话:2025年5月,自主品牌乘用车批发份额达到69.4%,国内零售份额65.2%,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

换句话说,现在每卖出10台车,就有将近7台是自主品牌。

合资品牌的优势在哪?

曾经是品牌溢价、技术领先、可靠性高,但现在护城河都在被自主品牌逐个击破。东方曜样的车,用10万出头的价格给你15万合资车的配置、动力、智能化体验,价值差一目了然。

最后说点实在的:买车这事说到底还是得看需求。如果你预算15万以内、主要城市通勤+偶尔跑长途、不想折腾充电、想要性价比高点的燃油车,东方曜确实值得考虑。吉利这波操作,用技术和服务把"燃油车的天花板"抬高了一大截,合资品牌再不跟进,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更大幅度的市场份额流失。

2025年的车市,早就不是"电动VS燃油"的二元对立,而是"谁能把用户需求做到极致"的存量竞争。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